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说课稿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1级思政行知班

姓名:武佳琦

学号:2011041682

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人武佳琦,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第十一课的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十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宏观调控,我们最终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就是全面小康,这就过渡到了本节教材所要讲解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为我们之后所要讲解的内容做了铺垫。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新课标高一政治课要求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尝试和基本国情的交易,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 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平时对时政的关注,学生已经能了解到小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并且知道了今天的小康生活的到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再次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很容易的在比较中感受总体小康的不足与全面小康的美好,从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建设和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城市,生活水平悬殊较小,对于真正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在现实中很好的体会,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认识并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列举总体小康建设的成就;

(3)通过列举现阶段我国建设中出现的不如意现象,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通过讨论与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5)辨析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二)认识并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掌握我国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等几方面的新要求;

(2)结合十八大,补充了解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列举分析,使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发生的变化;

使学生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能够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并学会对我国总体小康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分析;

4.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一些经济现象及材料加以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在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框题内容,使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2.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综合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面把握小康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容易产生片面性。因此,教师既要客观的分析当前全面建设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时的内容比较难理解而且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只是体系,所以在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以讲授法为主。

2.问答法: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引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解读。 除此之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歌曲、图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是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思、说、练、写”四环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四环体系具体操作如下:

1.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加深理解,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3.通过课堂练习题设计环节,当堂检测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鼓励引导学生记笔记,归纳重、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1.设疑:通过歌曲《越来越好》引出对家乡变化的问题;

2.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对家乡变化的探究讨论,从而引出新课;

3.精讲: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通过我国贫富差距等图片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的特点,并学会区别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不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上的区别也是本节课重难点。通过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目标。

4.拓展:联系十八大中提出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再次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并通过习题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逻辑结构是: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引出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和宏观表现,其次引出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再次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 微观 成就 宏观

2..总体小康

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二)全面建设小康 建设生态文明

特点:长期性、不平衡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说课稿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2011级思政行知班

姓名:武佳琦

学号:2011041682

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人武佳琦,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第十一课的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十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市场调节还是宏观调控,我们最终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就是全面小康,这就过渡到了本节教材所要讲解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为我们之后所要讲解的内容做了铺垫。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新课标高一政治课要求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尝试和基本国情的交易,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归纳和总结,但是理论框架内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已有所理解, 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平时对时政的关注,学生已经能了解到小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感受到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并且知道了今天的小康生活的到来,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再次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很容易的在比较中感受总体小康的不足与全面小康的美好,从而可以很自然的引发学生建设和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城市,生活水平悬殊较小,对于真正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在现实中很好的体会,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认识并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列举总体小康建设的成就;

(3)通过列举现阶段我国建设中出现的不如意现象,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

(4)通过讨论与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5)辨析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二)认识并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掌握我国从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等几方面的新要求;

(2)结合十八大,补充了解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列举分析,使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发生的变化;

使学生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3.能够区分“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并学会对我国总体小康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分析;

4.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一些经济现象及材料加以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判断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在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框题内容,使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2.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用综合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面把握小康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容易产生片面性。因此,教师既要客观的分析当前全面建设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时的内容比较难理解而且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只是体系,所以在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以讲授法为主。

2.问答法: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引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解读。 除此之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歌曲、图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是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思、说、练、写”四环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四环体系具体操作如下:

1.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加深理解,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3.通过课堂练习题设计环节,当堂检测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4.鼓励引导学生记笔记,归纳重、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这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1.设疑:通过歌曲《越来越好》引出对家乡变化的问题;

2.探究:引导学生展开对家乡变化的探究讨论,从而引出新课;

3.精讲: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通过我国贫富差距等图片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我国现阶段总体小康的特点,并学会区别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不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上的区别也是本节课重难点。通过经济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新目标。

4.拓展:联系十八大中提出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再次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并通过习题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逻辑结构是: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引出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和宏观表现,其次引出总体小康水平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再次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引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 微观 成就 宏观

2..总体小康

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二)全面建设小康 建设生态文明

特点:长期性、不平衡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 ...

    怎么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怎么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途径实现 (教师教育学院 12应用心理学 邓海飞 1211021001) [摘要]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 ...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7]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选择题 1.到20世纪末,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 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主要表现在我国 ( ) 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人享有基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问题研究

    研究探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问题研究 口宋 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由来和监测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把握.地 区小康发展水平不平衡及监测指标计算结果的使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统计报表制度,加强数据审核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康的历史渊源 小康,曾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 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当然,这里的"小康&qu ...

    "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

    绪论:"四个全面"托起中国梦 / 1 一."四个全面"绘就中国梦路线图 / 1 二.中国梦的首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 四.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作者:毕德 岭南学刊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15)06-0016-03 DOI:10.13977/j.cnki.lnxk.2015.06.00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http://www.xjxnw.com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 ...

    十三五蓝图

    如何看懂习近平心中的‚十三五‛蓝图 即将于3月初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三五‛规划).这份备受关注的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书‛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 ...

    五大发展理念是渝东北全面小康的科学指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下简称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共同出发点,即促进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