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振奎

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4期

摘 要:从马克思哲学角度阐述了在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迫切需要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理念深刻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协调好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内在的关系,正确处理阻碍公平正义的不和谐因素,解决好贫富差距过大,地区间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等,关系到民生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维系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好地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19-02

一、如何解读和谐社会下的公平正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和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不可超越的刚性政治底线,那就是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也从本质上防止两极分化、防止再次出现阶级分化的可能性。不管是效率和公平,发展、改革和稳定,都只有在维护这一底线的基础上,不发生动摇,才能实现其重要意义。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是坚持社会主义路线的价值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还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合法性根据和道义的基础平台。即使由于生产力起始水平较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现阶段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能按绝对标准要求社会保障、公共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完全同等。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公正这一点上做得比资本主义要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马克思与恩格斯公平正义观有别于其他的公平正义观之处在于:这种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出发点,特别是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中的糟粕,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正义原则和与其相关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的基础上,阐述了完善的社会正义思想。

(二)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公平正义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整套的合理的基本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提供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各阶层所要必须遵守的,在相关的政策和目标的制定上面对的是全社会各个阶层。胡锦涛同志论述过社会公正的重要性:“维护和实现社会和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全社会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才能从源头上杜绝社会不和谐现象,增加政府的公信度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来实现我们党和执政的根本目的。

其次,公平正义的实施离不开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社会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是在自由平等社会合作等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强调每个人所对应的位置的公平性。缺少了公平正义,那么社会政策的制定则会失去理论依据。但同时也应看到,公平正义是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基本规则,需要社会这个整体作为依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政策开始逐步完善,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理念与和谐社会逐渐适应,同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公平正义理念的逐渐深化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日益趋向体系化和完整化。

二、和谐社会下重建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不容乐观的现状

1.贫富差距过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公平与收入渠道的差异造成了收入差距过大。随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入人心,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首先,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在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主要国家当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属于中上的水准。

其次,城乡间的差距较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城乡的收入水平差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比较靠前。

最后,区域之间差距的加大,从东部的发展来看,较之中部和西部处于远远领先的位置,从不同的城市来看,上海的收入最高,据相关数据推算,较之最低的贵州,相差5倍左右。

在现阶段,富裕群体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发展迅速,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出现这种现象存在某些的合理成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造成这种情况已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

2.社会群体权利保障弱势化

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于社会成员来说,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成员无法正常享受各种权利。

首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所享受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包括基本生存权,平等就业权,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对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保护,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在收入分配较低的地区,从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障,以及就业率指标都处在一个平均值之下。在城镇失业问题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十分严重问题。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群体在弱势化的同时还存在边缘化迹象,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的逐渐下降,其具体表现为:工人、农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程度不高,无法实现其话语权。

最后,从国家的社会公共投入来看,再次分配的过程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使得公民不能更好地享受国家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弱化了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政策与体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能仅仅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最低生活标准,也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更高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速度还远远不够, 造成人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保障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涵盖面比较狭窄。城镇与农村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存在差别。二是标准不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情况逐步改善, 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展缓慢。

2.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分配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率分配,从而出现了分配仅仅以效率为衡量标准,没有兼顾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近年来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工资的增长缓慢甚至存在拖欠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注重初次分配领域当中的公正问题,那么便会人为的扩大贫富差距,造成大量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同样注重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并且倡导二次分配,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下人民的必然要求

(一)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认为公平正义是特定阶级的解放诉求。因此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必定是与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与超越资本主义和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全体人民的公平正义意识,使公平正义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做到内化,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去追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谐社会必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必须是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水平的提高。,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应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指导下,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内在要求,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 享有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核心内容。

(二)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了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革之后,由于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程度的限制,我们曾经一度在民生的问题上,忽视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造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果,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控制, 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只有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在分配体制上实现分配合理,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协调好效率与公平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提高最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 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 对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众,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才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4]吴忠民.和谐社会与中国改革新阶段[J].学海,2005,(1).

[5]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

浅析和谐社会下构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振奎

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4期

摘 要:从马克思哲学角度阐述了在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迫切需要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理念深刻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协调好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内在的关系,正确处理阻碍公平正义的不和谐因素,解决好贫富差距过大,地区间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等,关系到民生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维系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好地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019-02

一、如何解读和谐社会下的公平正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要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正,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和顽强生命力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不可超越的刚性政治底线,那就是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也从本质上防止两极分化、防止再次出现阶级分化的可能性。不管是效率和公平,发展、改革和稳定,都只有在维护这一底线的基础上,不发生动摇,才能实现其重要意义。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是坚持社会主义路线的价值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还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合法性根据和道义的基础平台。即使由于生产力起始水平较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现阶段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能按绝对标准要求社会保障、公共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完全同等。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公正这一点上做得比资本主义要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马克思与恩格斯公平正义观有别于其他的公平正义观之处在于:这种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出发点,特别是从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近代西方文明中的糟粕,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正义原则和与其相关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的基础上,阐述了完善的社会正义思想。

(二)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首先,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公平正义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整套的合理的基本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提供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各阶层所要必须遵守的,在相关的政策和目标的制定上面对的是全社会各个阶层。胡锦涛同志论述过社会公正的重要性:“维护和实现社会和正义,涉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全社会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才能从源头上杜绝社会不和谐现象,增加政府的公信度和人民的幸福指数,来实现我们党和执政的根本目的。

其次,公平正义的实施离不开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社会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是在自由平等社会合作等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强调每个人所对应的位置的公平性。缺少了公平正义,那么社会政策的制定则会失去理论依据。但同时也应看到,公平正义是制度安排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基本规则,需要社会这个整体作为依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政策开始逐步完善,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正义理念与和谐社会逐渐适应,同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公平正义理念的逐渐深化与和谐社会的发展日益趋向体系化和完整化。

二、和谐社会下重建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不容乐观的现状

1.贫富差距过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公平与收入渠道的差异造成了收入差距过大。随着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入人心,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首先,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在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主要国家当中,中国的贫富差距属于中上的水准。

其次,城乡间的差距较大。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表现尤为突出,城乡的收入水平差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比较靠前。

最后,区域之间差距的加大,从东部的发展来看,较之中部和西部处于远远领先的位置,从不同的城市来看,上海的收入最高,据相关数据推算,较之最低的贵州,相差5倍左右。

在现阶段,富裕群体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发展迅速,造成中国贫富差距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出现这种现象存在某些的合理成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造成这种情况已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

2.社会群体权利保障弱势化

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于社会成员来说,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成员无法正常享受各种权利。

首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所享受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包括基本生存权,平等就业权,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等等,对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保护,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在收入分配较低的地区,从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保障,以及就业率指标都处在一个平均值之下。在城镇失业问题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十分严重问题。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群体在弱势化的同时还存在边缘化迹象,一部分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的逐渐下降,其具体表现为:工人、农民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程度不高,无法实现其话语权。

最后,从国家的社会公共投入来看,再次分配的过程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使得公民不能更好地享受国家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弱化了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政策与体制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能仅仅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最低生活标准,也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更高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速度还远远不够, 造成人们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不平等。在我国,社会保障存在下面几个问题:一是涵盖面比较狭窄。城镇与农村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存在差别。二是标准不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情况逐步改善, 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展缓慢。

2.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分配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更加注重效率分配,从而出现了分配仅仅以效率为衡量标准,没有兼顾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近年来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工资的增长缓慢甚至存在拖欠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不注重初次分配领域当中的公正问题,那么便会人为的扩大贫富差距,造成大量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同样注重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并且倡导二次分配,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下人民的必然要求

(一)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认为公平正义是特定阶级的解放诉求。因此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必定是与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与超越资本主义和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全体人民的公平正义意识,使公平正义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做到内化,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去追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谐社会必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必须是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水平的提高。,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应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指导下,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内在要求,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 享有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核心内容。

(二)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

公平正义的现实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了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改革之后,由于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程度的限制,我们曾经一度在民生的问题上,忽视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造成了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果,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控制, 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只有真正实现了公平正义,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在分配体制上实现分配合理,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协调好效率与公平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提高最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 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 对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众,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才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2).

[4]吴忠民.和谐社会与中国改革新阶段[J].学海,2005,(1).

[5]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7.


    相关文章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其意义 一.对罗尔斯"正义"概念的解析 对于罗尔斯的"正义"应分别从前后两个时期进行考察,即<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因此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公平正义问题浅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公平正义问题浅析 2012级 于 媛 学 号:s[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 ...

    浅析我国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

    [摘要]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确立了医疗纠纷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这种举证责任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医患双方因证据控制不均引起的诉讼中举证能力的不对等问题, ...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改革已深入我国各个领域,法治建设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化司法体制 ...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指导手段的具体应用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指导手段 的具体应用 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斗争展开的.在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起落中,随着福利国家和社会国家观念的确立,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应运 ...

    浅析普通纪念币预约兑换身份认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普通纪念币作为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之一,具有较高的增值保值和收藏价值,我国每年都会定期发行具有特定纪念主题的普通纪念币,社会公众对普通纪念币发行具有较高的期待,商业银行代理普通纪念币兑换工作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普通纪念币发行 ...

    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若干问题浅析

    摘要:职务发明的利权归属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行国内外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有三种典型模式:雇主优先模式.约定优先模式和发明人优先模式.专利制度以公平正义为其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其所追求的既非单纯的公平又非单纯的效率,而是整体价值的最大 ...

    司法公正2

    目录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1 (一)秉持良知-----------------------------1 (二)平等对待-----------------------------2 (三) ...

    检察院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我院在市委和上级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不断深化“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把强化侦查审判监督、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