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同西方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作为进行冷战的军事——政治工具,北约充当了维护西方利益和霸权的重要支柱。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直在试图转换角色,并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调整。这种变化使北约的军事色彩有所减少,政治色彩有所增加。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北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布拉格峰会旨在打造一个“新北约”,即确立新使命、吸纳新成员、发展新能力。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对北约的认识和对策也随之改变。北约,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国际政治军事集团组织,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自1949年成立至今,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在国际外交、军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欧洲的军事政治乃至整个世界形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北约 ;调整 ;东扩 ;反恐

AFTER THE CO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for and checking of the cold war the Soviet union, with the west around the house was set up in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As in the military, political tool of the cold war, NATO ACTS as the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west and hegemon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NATO has been trying to change roles,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adaptive adjustment. The change to make NATO's military colour decreased, politics has increased.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NATO mus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o reform. Prague summit aims to build a "new NATO", namely, to establish a new mission, recruit new members, develop new skills. NATO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attern,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NATO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changed. NATO, in today's world is uniqu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military group organization, is also a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military to realize strategic alliance.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49, after half a century, in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militar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tage, on Europea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KEY WORDS:NATO; Adjustment; Enlargement; On terror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 „„„„„„„„„„„„„„„„„„„„„„„1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 „„„„„„„„„„„„„„„„„2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 „„„„„„„„„„„„„„„„2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 „„„„„„„„„„„„„„„„„„„„3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3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 „„„„„„„„„„„„„„„„„„„„„3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 „„„„„„„„„„„„„„„„„„„„„„„4

4.确立反恐“新任务” „„„„„„„„„„„„„„„„„„„„„„„„„„„5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5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 „„„„„„„„„„„„„„„„„„„„„„„„„6

(二)北约安全战略向积极干预转移 „„„„„„„„„„„„„„„„„„„„„6

(三)北约东扩对欧美关系将产生直接影响 „„„„„„„„„„„„„„„„„„6

(四)北约新一轮东扩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 „„„„„„„„„„„„„„„„„„7

四、北约未来的发展前途 „„„„„„„„„„„„„„„„„„„„„„„„„„8

(一)北约进一步扩大 „„„„„„„„„„„„„„„„„„„„„„„„„„„8

(二)北约军事战略做出调整„„„„„„„„„„„„„„„„„„„„„„„„„9

(三)北约内美欧分歧弥合的可能性 „„„„„„„„„„„„„„„„„„„„„9

五、结束语„„„„„„„„„„„„„„„„„„„„„„„„„„„„„„„„„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声明„„„„„„„„„„„„„„„„„„„„„„„„„„„„„„„„„„13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

北约是北大西洋条约 (亦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1949年 4月4日在华盛顿签约而缔结的军事政治同盟组织。冷战结束后,北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会如何发展,不仅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势同样意义重大,是国内、国际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冷战后,北约新战略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内部问题也凸现出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意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4月4日由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按照《北大西洋公约》有关规定, 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 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 应给予“援助”, 包括使用武力。北约组织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成员国和土耳其本土及地中海、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内各成员国之岛屿。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与此相对立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东德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至此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1]。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并且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两级格局被打破。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自冷战结束形成,可能要持续数十年时间,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稳定性,这种单极多元格局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

北约是1949 年西方国家针对苏联可能入侵而建立起来的集体防御的军事联盟组织,其针对性和排他性特征十分突出。20 世纪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

来说,遭受大规模武装攻击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因此,不少人认为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美国需要通过联盟体系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欧洲盟国也希望北约继续承担集体防御任务,使欧盟腾出手来建设经济货币联盟。在美欧共同利益的推动下,北约在美国主导下开始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主要是在布拉格峰会上提出来的。北约的适度性调整有三大重点:一是东扩,二是维和,三是反恐。这种调整使北约的军事色彩有所减弱,政治色彩有所增强。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

1994年1月,北约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接受了美国的建议,通过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通过该计划,北约与中东欧和前苏联27 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安全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北约与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和联系,以及在危机处理和维和中的联合军事行动[2]。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主要渗透了美国改造北约、扩展北约的战略意图,该计划的核心是加强美欧双方的军事、政治合作,特别是要实现中欧、东欧国家以及前苏联与北约的全面军事防务合作,在北约理事会的领导下,建立北约及其和平伙伴间的新安全伙伴关系。正是建立这种和平伙伴关系,为北约的东扩奠定了基础。也因此布鲁塞尔会议成为北约进行东扩开始的标志。

1997年7月8—9日,北约16国首脑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北约东扩问题,确定了北约将要接纳新成员国的名单和时间。开始了北约的第一轮东扩。

“欧洲—大西洋伙伴计划委员会”等密切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频繁举行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开展各种军事交流活动,特别是让一些伙伴国参加了在波黑的维和行动。1998年1月,美国还与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伙伴关系宪章”,加强双边关系。该宪章虽没有明确保证他们能够加入北约,却表明了美国继续推动北约东扩的野心和决心。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促进一些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的第一次东扩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完成了对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入约的计划。

1999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该会议不仅通过了将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阿尔及利亚及马其顿等9个国家为下一轮东扩候选国。而且在华盛顿首脑会议后,北约通过已经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洲一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和“成员国行动计划”等合作框架,多管齐下,帮助,鼓励、敦促伙伴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继续向北约靠拢。因此帮助伙伴国为加入北约做好了准备,推动了北约的第二轮东扩。终于在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3]。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

冷战结束后,北约立即进行了战略审查,并于1992 年6 月奥斯陆外长会议上第一次

决定参与域外维和。会议明确规定,北约将“在个案审查的基础上,支持欧安会发起的维和行动,包括使用联盟的资源和技术。”1999年北约战略概念文件明确规定,在继续保留成员国追求共同安全与互助合作外,“ 北约将寻求在其他组织合作的情况下预防冲突,一旦危机爆发,将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危机的有效处理作出贡献。”至此,危机处理与集体防御成为北约的两大使命[4]。

为了适应新的使命,北约对军事指挥系统和力量系统一直在进行调整改造,以便增加灵活性。对联盟力量的要求,强调“足够”、“有效转入能力”、“可部署性和灵活性”、“存活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多国共同行动的“可协调性”。通过多国联合特遣部队和“ 防务能力行动”计划,组建更加灵活机动和有效的危机处理力量,推动缩小盟国间技术和能力差距。并且北约近来的多次会议(包括首脑峰会、外长会议、国防部长会议等)都涉及到军事改革的内容。会议的一致决定是要实施现代化的军事改革。主要决定大幅度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率。并且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1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也正是通过上述举措来提高北约的军事能力来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威胁。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

2002年ll月2l—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首脑会议。这是“9·ll” 事件后北约在新的世纪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在美欧裂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召开的。此次会议的主旨是“扩大和转型”,主要特点是北约在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情况下,突出新战略、新成员、新能力、新任务[5]。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最终通过了未来北约的国际新战略,即“同盟战略概念”。“同盟战略概念”的实质就是在坚持“集体安全防御”的方针基础上,突出北约对其安全防务地区以外的集体干预,即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危机与冲突”中,不仅要体现北约应付危机的军事威慑与干预能力,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运用广泛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秩序。2002年11月,北约召开布拉格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战略方针。北约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失败的国家”列为北约面临的三大威胁。因此,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将成为北约的新战略任务。为此北约成员国必须充分加强相互间的协商与安全合作[6]。

由此可见,北约在冷战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其战略变化。仅仅是共同防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新战略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调整:一是在强调军事力量的同时,加强同盟的政治功能。这样的话,即便没有任何危机发生,同盟仍然可以理所当然地运转下去。二是突破原有防区限制.将同盟的干预范围大大扩展;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差别逐渐消失。三是把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加到战略之中。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时问改变了世界议程。对于“9·11”事件后的北约和美国来说,位于东南欧、靠近伊拉克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地缘重要性明显提升。两国不仅连接北约的中欧成员和美国的重要盟友土耳其,而且是北约对付中东的“桥头堡”。华盛顿认为,从地缘政治和重要性上说,南部地区是21世纪北约的“前线”和进入里海的门户。五角大楼高级官员承认,如果从军事角度上说,当北约扩大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才是真正重要的。。虽然两国离入约标准的差距还较大,但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北约出于政治考虑将会吸纳这两国加入。“9·11”事件后,斯洛伐克民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大大提高。特别是2002年9月大选后,亲西方政治“斯洛伐克民主和基督教联盟”继续执政,使北约松了口气。而斯洛文尼亚一直处于第二轮东扩的前列。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政局动荡,基本上不在北约考虑之列。至此,关于北约第二轮东扩的规模和名单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届时会吸收7个国家入约。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

2004年6月28—29日,北约国家领导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首脑会议,这是北约完成第二轮东扩以来召开的首次峰会。在这次峰会上北约承诺继续实行“门户开放”政策鼓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继续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早日达到入约的标准。同时强调要重点发展与中亚一高加索一线国家的安全与合作[7]。

可以预见北约的扩张不会就此止步,以后还会发起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轮次的东扩。北约的前两轮东扩用了10年时间,以后的东扩进程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北约有可能超出欧洲界限,进入到中亚、高加索地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已经提出了入约申请),甚至与亚洲的韩国、日本、菲律宾连成一体。。届时北约不仅从职能上实现全球化,即始从纯地理意义上,也将实现跨地区化。那是由于美国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反恐,希望的到广泛的国际支持。因此,美国在努力推动北约与俄罗斯发展新型合伙关系同时,支持北约组织的大规模扩大,以促进北约成为强大地反恐联盟。所以未来的北约东扩方式、进程在很大程度将取决于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大国关系调整和互动的结果。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是对北约未来的新挑战。北约军事战略将从“以威胁为基础的计划”朝“以能力为基础的计划”方向转变。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高北约的部署能力,行动灵活、机动和协调合作。二是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果;三是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 l 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它将被赋予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可疑恐怖组织基地实施军事打击的权力,而且不必事先征得这些基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首肯。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8]。

首先峰会决定组建一支技术先进、反应灵活、能迅速部署、可协同作战和持久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它包括陆海空各兵种,能随时快速部署到需要的地方。北约为快速反应部队整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它将尽快且不迟于2004年10月拥有初步行动能力,并于2006

年10月前拥有完全行动能力。事实证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成了加强北约军事能力的催化剂

[9]。

其次为了满足北约全方位任务的要求,峰会提出精简北约军事指挥体系,使其更加精干、有效。北约将设立两个战略司令部,一个是行动上的,一个是功能上的。“行动”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由两支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支撑;它们能组建一个陆基的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和一个强有力的、较有限的常设联合司令部——它拥有海基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的能力。二者都拥有陆海空军事力量。“转型”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美国,在欧洲设代表机构,主要负责军事能力持久转型以及适当与“行动”司令部合作来增强盟军的协同作战能力。考虑到北约军事机构的工作和客观的军事标准,峰会指示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确定指挥体系的细节,包括总部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国防部长会议则在2003年6月落实了这一决定。

最后建立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也是北约军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 l 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北约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目的在于三方面:一是增强北约的应急能力,特别是为了满足其责任区外作战的需要。二是尽快缩小北约成员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军事差距。具体措施包括一项提高北约空中输送能力的计划以及由荷兰牵头的精确制导弹药的集团购买计划;西班牙一荷兰合作购买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武器计划;挪威一德国联合提高海上扫雷能力计划;英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荷兰、挪威、土耳其等国已经实施的与美国合作研发“联合攻击战斗机”(F--35)计划等。三是改革和理顺其指挥体系的需要。新体制将设立两个司令部:作战司令部和改革司令部。作战司令部的职能是随着对关注近期内政治的需求。改革司令部与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配置在一起,它将负责武装力量的改革重组以及提高它们协同能力[10]。这样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就可以减掉所有的地区任务,可以不受近期战事困扰,集中精力从事部队的改革和实验。

4.确立反恐“新任务”

布拉格会议明确提出了北约应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发挥中心作用。“9·ll”事件后,反恐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总统布什2002 年ll 月l8 日表示,他参加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的目的有二:一是谋求盟国对美国对伊拉克强硬路线的支持;二是促使北约转变其使命。为了将北约纳入其全球反恐战略,布什需要通过布拉格峰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在反恐问题上更广泛的合作[11]。

在2004年6月的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北约各成员国领导人在共同宣言中重申了反恐的决心并同意增强反恐的一揽子措施。会议签署了发展情报分享和防卫恐怖袭击的高科技防务。在反恐的具体措施上,“9·11”事件发生后北约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反恐情报部门。这一部门现在成为了针对北约恐怖威胁的永久性部门,来支持反恐新任务[12]。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战略调整的基本轨迹是从军事—政治轴心向政治—军事联盟发展。“9·ll” 之后,这一进程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明显。北约政治职能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历史性扩张,联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北约补充了新鲜的政治和军事血液,增强了北约发挥其政治职能的综合实力,也使北约在地理概念上更为接近其所定义的范围。就北约自身而言,拓展政治职能是其在2l世纪证明其存在合理性,稳定内部关系和解决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的必然选择。首先,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证明自己在新世纪继续存在的合理性的需要。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缓和逐渐成为历史潮流,特别是在欧洲,尽管中东欧地区在冷战后曾发生几场中小规模战争,但总体上欧洲的和平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北约的职能仍停留在单纯的军事意义上是不合时宜的。北约由此认识到,“如若其功能不发生转变,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13],因此,政治职能的拓展成为北约的必然选择。其次,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调整日趋复杂的内部关系的要求。随着冷战后北约的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特别是新老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新入约的东欧国家会同英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五国发表了“八国公开信”。同年2月6日,10个中东欧国家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表了支持美国对伊立场的“公开信”。新欧洲国家的举动激起了法国、德国等老欧洲国家的不满,法国总统希拉克愤怒地指责中东欧国家“失去了保持沉默的好机会”北约作为一个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联盟组织,为解决类似问题,就必须通过政治途径对内部关系进行调整,这也要求北约进一步增强其政治职能。再次,拓展政治职能也是北约应对冷战后不断增多的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无奈之举。而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践看,只有通过政治的而非军事的手段才能切实解决此类问题[14]。

(二)北约安全战略从向积极干预转移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北约国家深深感到北约防务能力建设远远滞后,在自身定位与能力建设方面差距明显,即一方面北约不大可能面对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威胁,另一方面它却不能有效的制止和干预各种形式的新型威胁,如恐怖袭击。因此急需全面调整北约战略,改革和加强其军事力量、指挥体系和伙伴关系等。所以防御性干预”不适应北约的安全战略,而且已表现出向“ 积极干预” 发展的趋势。美欧均认为,恐怖无国界,反恐无防区,北约未来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实施反恐行动[15]。对于传统的地理区域的限制,北约已表示不再遵守。北约军事能力的增强加上传统地理区域限制的被突破,将使北约的军事力量具备发挥全球性作用的能力。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标志着北约将注意力从关注欧洲大陆内部出现的传统威胁转向了关注来自欧洲和欧洲大陆之外的新威胁;同时,新一轮东扩把中东欧也纳入西方安全体系,这些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欧洲安全格局,而且对整个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安全将产生深刻影响。

(三)北约东扩对欧美关系将产生直接影响

冷战时期,西欧盟国处在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前沿,是美国依靠的重点。冷战结束后,西欧盟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下降。随着北约东扩,中东欧成了美国控制欧亚大陆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前沿,美国依靠的重点自西向东转移。北约东扩是美国推进大西洋战略,加强对欧洲的主导地位,进而控制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从1999 年就开始提出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美国正是担心欧盟建立自己的独立防务能力而摆脱美国的控制,所以在北约的行动中有意冷落西欧盟国,予以制约。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北约军事干预波黑危机、发动科索沃战争、启动联盟条约第五款支持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应该看到,欧盟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政治安全上都需要北约,而且反恐和防扩散也是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因此,北约仍是美国根据需要可随意使用的工具,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它的控制。

第一,冷战后,大西洋同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双轨制,预示着安全事务上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冷战结束后,美欧安全关系互动一直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北约内部,一是在北约外部。北约内部的互动,主要是在北约内部发展欧洲安全防务特性(ESDI)的问题,总体上说二者的关系正在逐渐从依附关系向平等盟友关系发展,但目前美欧之间的能力差距仍是影响联盟凝聚力的重要问题。欧洲盟国担心技术上的差距对美国盟主形成新的依附,美国对盟国继续搭便车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不断向欧盟施加压力,并表现出对北约能用则用,不用则单干的趋势。欧洲已经感到,能力差距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对北约效用的评估,导致美国宁愿单独行动和倾向双边磋商。欧洲盟国有意改变现状,并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已不是欧洲要求北约做什么,而是欧洲能向北约提供什么[16]。

第二,美欧关系在北约外部的互动更具观察价值。布什上台后,美欧互动似乎体现了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但是应该看到,一方面布什政府上台初期的对欧政策始终在调整之中,布什总结越来越多地强调“北约依然是欧洲和美国安全的锚地” [17],国防部也开始加强同欧洲盟国的磋商,就进一步发展能力建设、缩小美欧能力差距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欧洲目前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依然还是“纸老虎”的状况,特别是欧洲在自身能力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使它不可能独树一帜抵制美国的做法。鉴于欧洲不论是战略上还是政治安全上对北约的需要,反恐和防扩散也是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欧洲的行为模式仍将主要是在重大问题上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影响美国的决策,但最终在根本问题上会支持美国。

第三,北约东扩涉及到费用的分担问题。在北约东扩的大方向上,大西洋两岸取得了共识,都强调为了防止俄罗斯的复兴,防止欧洲边缘地带的危机外溢,巩固冷战胜利成果。但欧洲许多国家明确表示不愿意为北约的扩大承担费用,相反,它们还抱怨新成员的加入为整个同盟带来负担。而且,欧洲建设欧洲独立防务支柱需要大量的投资,难以将有限的军事预算用于新成员国的军事改革。所以,尽管美国呼吁欧洲盟国承担与自身实力相对称的成本,为自身的安全以及同盟的整个事业而投资,但收效甚微,北约大部分防御费用仍然由盟国独立决定[18]。

(四)北约新一轮东扩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

北约东扩最初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防范和遏制俄罗斯的再度崛起,阻止其再次向中东欧扩展势力范围。虽然北约一再声称东扩不会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但不管俄罗斯以什么方式接受北约东扩这一事实,有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就是俄的地缘政治军事态势较过去是恶化了。俄失去了它历史上的传统的缓冲地区,它的中部地区在今后“有事”时更容易受到外部的攻击,而波罗的海地区国家也加入北约,俄的重要城市彼得堡将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力量面前。北约东扩使独联体的内部形势更加复杂,俄的南部边境安全的问题也更大。因此谁都无法掩饰俄地缘军事政治失势这一事实[19]。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北约第二轮扩大虽然使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俄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但在“9·1l”后俄与北约关系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实施第一轮东扩前,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基本关系条约,成立北约一俄罗斯合作理事会,双边关系获得一定发展。首先,实施首轮东扩后,宣布不在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驻军,更不调入核武器,而是着眼于三国自身国防体制的改造与武装力量的重建,同时降低三国武装力量的建设水平,实现这些国家的无核化。其次,波兰、捷克、匈牙利入盟北约后,北约并不限制其发展与俄罗斯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的协作精神。尤其是在“9·11”后俄与北约关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北约仍坚定不移地推进即定的东扩进程,表明北约对俄仍不信任,遏制俄重新崛起仍是西方的战略目标[20]。

总之,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能否弱化抵消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疑虑,将成为俄罗斯和西方能否建立信任的关键。只要这种相互信任得以建立,那么欧洲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安全的程度取决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信任程度。换句话说: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北约东扩与欧洲安全之间的最大的干预变量。

四、北约未来的发展前途

(一)北约进一步扩大

北约不断扩充成员国。北约共经历了6次扩充,从成员国由12个增加到28个,其地理范围从西欧扩展到南欧、中欧、东欧,不但吸收传统上的西方国家,还将原华约的多个国家纳入其习翼之下政治同盟,但军事性可以说是北约的第一属性。最主要的是新一轮扩大对北约未来的地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北约仍有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性。东扩后,北约的战略防线在东部将直接推进到俄西北边界,其南翼也将与孤悬一角的土耳其连成一片,北约战略纵深得到进一步扩大。例如早在“9·ll”事件之前,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四国都已加入了北约“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其他一些国家如格鲁吉亚、蒙古等国也都在积极向北约靠拢。北约的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中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界。“9·ll”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插足中亚,阿富汗战争后,美国与北约已经开始靠拢中国的西部[21]。北约第二轮东扩后与俄罗斯已是零

距离接触,而且离中国更近了一步。可以看出北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北约军事战略做出调整

早在1991年11月北约罗马首脑会议上.北约就以“战略新概念”开始了其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在北约的“战略新概念”中,原来为应付华约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前沿防御战略”改变为“预防冲突与处理危机”的全方位机动战;防御力量由以前的前沿防御式的梯型重兵集团结构分布,变为多点分散式的“有限前沿存在”,并且建立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部队;防御重点也由过去的中东欧地区变为包括“从北极到地中海”的所有区域,尤其是北约南线的安全防御。1994年布鲁塞尔首脑会议、1997年马德里首脑会议,全面深化了北约“应付危机”的战略,将北约的安全防御区域极大地向外拓展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强调北约在大西洋防区以外的“域外干预能力”、特别是区域外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还强调北约运用其“域外干预能力”的环境与条件。1998年11月,北约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提出北约可以在联合国授权之外、在北大西洋公约安全区域以外地区使用武力。1999年4

[22]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最终通过了未来北约的国际新战略,即“同盟战略概念”。“同

盟战略概念”的实质就是在坚持“集体安全防御”的方针基础上,突出北约对其安全防务地区以外的集体干预,即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危机与冲突”中,不仅要体现北约应付危机的军事威慑与干预能力,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运用广泛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秩序。2002年11月,北约召开布拉格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战略方针。北约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失败的国家”列为北约面临的三大威胁。因此,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将成为北约的新战略任务。为此北约成员国必须充分加强相互间的协商与安全合作。

(三)北约内美欧分歧弥合的可能性

大西洋同盟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并不是新近出现的现象,跨大西洋之间的误解如同北约的历史一样长久。欧洲对美国力量差距的缩小,不仅导致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关系降低,同时也导致对同盟领导权力需求的变化。欧洲国家权力意识开始复苏,同美国之间的权力竞争日益明显。此外,冷战时期大西洋同盟的稳定还建立在共同面对苏联威胁的基础上。这样一种威胁是两个军事同盟之间对峙所产生的威胁,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对抗所产生的威胁,是一种致命的、关系到生存与核心利益的威胁。任何同盟在面对这样一种威胁后无疑将产生一种强烈的集体防御动力,可以团结一致,相互协商,共同对外。因此,冷战时期的大西洋同盟在两极对抗的年代里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威慑作用[23]。但是,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来,大西洋同盟的威慑力与凝聚力大为降低,这与共同威胁的消失不无关系。主要是在9.11后,把反恐作为北约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一旦反恐战争取得胜利,那么美欧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多于双方之间的共同威胁或是共同关切,则北约的作用和功能势必会弱化。但是,如果反恐战争不能在短时间取得胜利,如果反恐战争的成本太过高昂,使得美国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盟国。这就会提升其他盟国的地位,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就能有所缓

解。而且,一旦欧洲本土再次受到严重的恐怖袭击,那么恐怖主义就可以成为大西洋双方真正的共同威胁。又一个共同威胁的产生有可能使美欧回到冷战时期双方因为安全问题而紧密结盟的情形,则北约就有可能再一次焕发青春[24]。

五、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北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9·11"事件后北约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通过四次峰会成功地实施战略转型、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在东扩、伙伴关系、能力建设和域外行动等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目前北约的军事色彩在慢慢淡化,政治功能在日益增强,北约已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安全组织。至今北约成立了60多年,届时北约将制订新的战略构想,以明确其“在新世纪的方向”,即为未来“定调”。可以这样说,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北约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在美国、欧洲盟国及俄国等内外因素作用的合力下向前发展。持续关注北约及其战略转型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有助于认识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而且对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群.北约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J].欧洲研究,2003年(1):10

[2]吴平.北约秘书长呼吁欧洲国家增加防务开支消解美国单边主义倾向[J].解放军网络版,2002年

(4):25

[3]阮宗泽.北约的战略转型及其挑战[J].国际政治专论,2003(2):1

[4]许海云.北约简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33

[5]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J].开放导报,2008(4):18

[6]丁菲娅.美欧分歧对北约发展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4(6):7

[7]冯仲平,刘桂玲,孙恪勤,洪建军,牛新春.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未来[J].现代国际关系,2002(6):2

[8]高华.走向2l世纪的北约[J].东欧、中亚研究,1998(4):3

[9]胡宁.冷战后北约的作用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5):9

[10]李要伟.冷战后美国同盟政策考察[J].国际论坛,2003(2):5

[11]刘海军.试论美国的联盟霸权——兼与19世纪的英国比较[J].世界政治与经济,2002(3):10

[12]徐辉,朱崇坤.试论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调整[J].现代国际关系,1997(1):13

[13]于铁军.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J].欧洲,1999(5):2

[14]苏强,苏宗文.浅折当代联盟战略的局限性[J].国际论坛,2001(7):43

[15]宋伟.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国际论坛,2002(5):22

[16]王帆.认知联盟理论评析[J].欧洲研究,2003(3):12

[17]韦宗友.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J].现代国际关系,2003(5):45

[18]辛本健.布拉格峰会与北约东扩的暗淡未来[J].国际论坛,2003(11):37

[19]郑迎平.布什政府的新联盟战略思想[J].现代国际关系,2002(4):42

[20]朱立群.大西洋联盟关系的发展及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1(12):32

[21] 邹函奇,房雨.冷战后北约的变化及发展前景[J].北华大学学报,2005(8):22

[22] 刘军.从现实主义到建构主义——安全观的演变与冷战后北约生存的合理性[J].国际观察,2007(9):6

[23]徐海燕.走向全球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J].国际资料信息,2007(10):36

[24]刘志青.北约的产生及其军事战略演变[J].军事科学院,2005(47):34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终结在这篇毕业论文之中,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不仅因为我本人的努力,更因为凝聚了太多人对我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要真挚地表示感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任晓伟副教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任老师就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指导,从教我使用中国知网到对我论文中存在问题的耐心辅导,从论文的大方向指引到论文中个别词语的矫正,大大小小的方面,任老师都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我进行悉心教导,每每遇到难题都能在任老师的指点迷津中得到解决,使我不断得到提高,受益匪浅。其次,感谢我的母校——廊坊师范学院,四年里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优质课程,配置了优秀教师,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在这里成长、锻炼,不断充实与提高。

更要感谢四年里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们,您们以高尚的师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渊博的知识为我们搭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让我们不但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受益终生。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你们的含辛茹苦,就没有今天的我,谢谢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谢谢这四年里所有同窗、朋友的支持,谢谢302的姐妹们时刻给我压力,让我有动力完成论文,大学生活里谢谢你们的陪伴!

对给予我帮助、支持的老师、家人、同学和朋友再次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声 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任晓伟教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本人郑重承诺,如果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被发现有剽窃、抄袭等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造成影响自己毕业和学位等一系列后果。

毕业生签字:

年 月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同西方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作为进行冷战的军事——政治工具,北约充当了维护西方利益和霸权的重要支柱。冷战结束以来,北约一直在试图转换角色,并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调整。这种变化使北约的军事色彩有所减少,政治色彩有所增加。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北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布拉格峰会旨在打造一个“新北约”,即确立新使命、吸纳新成员、发展新能力。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对北约的认识和对策也随之改变。北约,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国际政治军事集团组织,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自1949年成立至今,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在国际外交、军事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欧洲的军事政治乃至整个世界形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北约 ;调整 ;东扩 ;反恐

AFTER THE CO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for and checking of the cold war the Soviet union, with the west around the house was set up in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As in the military, political tool of the cold war, NATO ACTS as the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west and hegemon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NATO has been trying to change roles,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adaptive adjustment. The change to make NATO's military colour decreased, politics has increased.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terrorism, NATO mus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o reform. Prague summit aims to build a "new NATO", namely, to establish a new mission, recruit new members, develop new skills. NATO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attern,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NATO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changed. NATO, in today's world is uniqu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military group organization, is also a major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military to realize strategic alliance.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49, after half a century, in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militar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tage, on Europea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has had a great impact.

KEY WORDS:NATO; Adjustment; Enlargement; On terror

目 录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 „„„„„„„„„„„„„„„„„„„„„„„1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 „„„„„„„„„„„„„„„„„2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 „„„„„„„„„„„„„„„„2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 „„„„„„„„„„„„„„„„„„„„3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3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 „„„„„„„„„„„„„„„„„„„„„3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 „„„„„„„„„„„„„„„„„„„„„„„4

4.确立反恐“新任务” „„„„„„„„„„„„„„„„„„„„„„„„„„„5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5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 „„„„„„„„„„„„„„„„„„„„„„„„„6

(二)北约安全战略向积极干预转移 „„„„„„„„„„„„„„„„„„„„„6

(三)北约东扩对欧美关系将产生直接影响 „„„„„„„„„„„„„„„„„„6

(四)北约新一轮东扩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 „„„„„„„„„„„„„„„„„„7

四、北约未来的发展前途 „„„„„„„„„„„„„„„„„„„„„„„„„„8

(一)北约进一步扩大 „„„„„„„„„„„„„„„„„„„„„„„„„„„8

(二)北约军事战略做出调整„„„„„„„„„„„„„„„„„„„„„„„„„9

(三)北约内美欧分歧弥合的可能性 „„„„„„„„„„„„„„„„„„„„„9

五、结束语„„„„„„„„„„„„„„„„„„„„„„„„„„„„„„„„„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声明„„„„„„„„„„„„„„„„„„„„„„„„„„„„„„„„„„13

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展变化

北约是北大西洋条约 (亦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1949年 4月4日在华盛顿签约而缔结的军事政治同盟组织。冷战结束后,北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会如何发展,不仅对现行的国际体系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走势同样意义重大,是国内、国际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冷战后,北约新战略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内部问题也凸现出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意对于中国意义重大。

一、冷战期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4月4日由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按照《北大西洋公约》有关规定, 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 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 应给予“援助”, 包括使用武力。北约组织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成员国和土耳其本土及地中海、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内各成员国之岛屿。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与此相对立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东德在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从而开始了双方冷战敌对。在冷战期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目标,主要是防范华沙条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因此,军事的议题就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至此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级格局的形成[1]。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所要面对的议题也从过去的军事威胁,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并且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两级格局被打破。形成了新的国际格局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自冷战结束形成,可能要持续数十年时间,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稳定性,这种单极多元格局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二、北约在冷战后的适度性调整

北约是1949 年西方国家针对苏联可能入侵而建立起来的集体防御的军事联盟组织,其针对性和排他性特征十分突出。20 世纪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

来说,遭受大规模武装攻击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因此,不少人认为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美国需要通过联盟体系维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欧洲盟国也希望北约继续承担集体防御任务,使欧盟腾出手来建设经济货币联盟。在美欧共同利益的推动下,北约在美国主导下开始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主要是在布拉格峰会上提出来的。北约的适度性调整有三大重点:一是东扩,二是维和,三是反恐。这种调整使北约的军事色彩有所减弱,政治色彩有所增强。

(一)建立安全关系和和平伙伴关系固定机制

1994年1月,北约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接受了美国的建议,通过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通过该计划,北约与中东欧和前苏联27 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安全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北约与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和联系,以及在危机处理和维和中的联合军事行动[2]。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主要渗透了美国改造北约、扩展北约的战略意图,该计划的核心是加强美欧双方的军事、政治合作,特别是要实现中欧、东欧国家以及前苏联与北约的全面军事防务合作,在北约理事会的领导下,建立北约及其和平伙伴间的新安全伙伴关系。正是建立这种和平伙伴关系,为北约的东扩奠定了基础。也因此布鲁塞尔会议成为北约进行东扩开始的标志。

1997年7月8—9日,北约16国首脑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北约东扩问题,确定了北约将要接纳新成员国的名单和时间。开始了北约的第一轮东扩。

“欧洲—大西洋伙伴计划委员会”等密切与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频繁举行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开展各种军事交流活动,特别是让一些伙伴国参加了在波黑的维和行动。1998年1月,美国还与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伙伴关系宪章”,加强双边关系。该宪章虽没有明确保证他们能够加入北约,却表明了美国继续推动北约东扩的野心和决心。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框架下,促进一些国家加入北约,使北约的第一次东扩顺利完成,因此我们完成了对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入约的计划。

1999年4月,北约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该会议不仅通过了将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阿尔及利亚及马其顿等9个国家为下一轮东扩候选国。而且在华盛顿首脑会议后,北约通过已经建立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洲一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和“成员国行动计划”等合作框架,多管齐下,帮助,鼓励、敦促伙伴国家加强区域合作,继续向北约靠拢。因此帮助伙伴国为加入北约做好了准备,推动了北约的第二轮东扩。终于在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3]。

(二)确立危机处理和集体防御为北约两大任务

冷战结束后,北约立即进行了战略审查,并于1992 年6 月奥斯陆外长会议上第一次

决定参与域外维和。会议明确规定,北约将“在个案审查的基础上,支持欧安会发起的维和行动,包括使用联盟的资源和技术。”1999年北约战略概念文件明确规定,在继续保留成员国追求共同安全与互助合作外,“ 北约将寻求在其他组织合作的情况下预防冲突,一旦危机爆发,将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危机的有效处理作出贡献。”至此,危机处理与集体防御成为北约的两大使命[4]。

为了适应新的使命,北约对军事指挥系统和力量系统一直在进行调整改造,以便增加灵活性。对联盟力量的要求,强调“足够”、“有效转入能力”、“可部署性和灵活性”、“存活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多国共同行动的“可协调性”。通过多国联合特遣部队和“ 防务能力行动”计划,组建更加灵活机动和有效的危机处理力量,推动缩小盟国间技术和能力差距。并且北约近来的多次会议(包括首脑峰会、外长会议、国防部长会议等)都涉及到军事改革的内容。会议的一致决定是要实施现代化的军事改革。主要决定大幅度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率。并且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1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也正是通过上述举措来提高北约的军事能力来应对来自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威胁。

(三)打造一个以反恐为核心的新北约

2002年ll月2l—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首脑会议。这是“9·ll” 事件后北约在新的世纪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也是在美欧裂痕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召开的。此次会议的主旨是“扩大和转型”,主要特点是北约在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情况下,突出新战略、新成员、新能力、新任务[5]。

1.形成北约的“新战略”概念

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最终通过了未来北约的国际新战略,即“同盟战略概念”。“同盟战略概念”的实质就是在坚持“集体安全防御”的方针基础上,突出北约对其安全防务地区以外的集体干预,即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危机与冲突”中,不仅要体现北约应付危机的军事威慑与干预能力,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运用广泛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秩序。2002年11月,北约召开布拉格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战略方针。北约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失败的国家”列为北约面临的三大威胁。因此,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将成为北约的新战略任务。为此北约成员国必须充分加强相互间的协商与安全合作[6]。

由此可见,北约在冷战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其战略变化。仅仅是共同防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新战略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调整:一是在强调军事力量的同时,加强同盟的政治功能。这样的话,即便没有任何危机发生,同盟仍然可以理所当然地运转下去。二是突破原有防区限制.将同盟的干预范围大大扩展;区域内与区域外的差别逐渐消失。三是把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加到战略之中。

2.批准第二轮东扩计划,吸纳新成员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时问改变了世界议程。对于“9·11”事件后的北约和美国来说,位于东南欧、靠近伊拉克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地缘重要性明显提升。两国不仅连接北约的中欧成员和美国的重要盟友土耳其,而且是北约对付中东的“桥头堡”。华盛顿认为,从地缘政治和重要性上说,南部地区是21世纪北约的“前线”和进入里海的门户。五角大楼高级官员承认,如果从军事角度上说,当北约扩大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才是真正重要的。。虽然两国离入约标准的差距还较大,但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北约出于政治考虑将会吸纳这两国加入。“9·11”事件后,斯洛伐克民众对加入北约的支持率大大提高。特别是2002年9月大选后,亲西方政治“斯洛伐克民主和基督教联盟”继续执政,使北约松了口气。而斯洛文尼亚一直处于第二轮东扩的前列。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政局动荡,基本上不在北约考虑之列。至此,关于北约第二轮东扩的规模和名单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那就是届时会吸收7个国家入约。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最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

2004年6月28—29日,北约国家领导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首脑会议,这是北约完成第二轮东扩以来召开的首次峰会。在这次峰会上北约承诺继续实行“门户开放”政策鼓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继续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早日达到入约的标准。同时强调要重点发展与中亚一高加索一线国家的安全与合作[7]。

可以预见北约的扩张不会就此止步,以后还会发起第三轮、第四轮甚至更多轮次的东扩。北约的前两轮东扩用了10年时间,以后的东扩进程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北约有可能超出欧洲界限,进入到中亚、高加索地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已经提出了入约申请),甚至与亚洲的韩国、日本、菲律宾连成一体。。届时北约不仅从职能上实现全球化,即始从纯地理意义上,也将实现跨地区化。那是由于美国对外战略重心转向反恐,希望的到广泛的国际支持。因此,美国在努力推动北约与俄罗斯发展新型合伙关系同时,支持北约组织的大规模扩大,以促进北约成为强大地反恐联盟。所以未来的北约东扩方式、进程在很大程度将取决于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大国关系调整和互动的结果。

3.培养和提高北约的“新能力”

如何提高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是对北约未来的新挑战。北约军事战略将从“以威胁为基础的计划”朝“以能力为基础的计划”方向转变。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提高北约的部署能力,行动灵活、机动和协调合作。二是精简目前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规模,以提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效果;三是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 l 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它将被赋予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可疑恐怖组织基地实施军事打击的权力,而且不必事先征得这些基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首肯。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8]。

首先峰会决定组建一支技术先进、反应灵活、能迅速部署、可协同作战和持久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它包括陆海空各兵种,能随时快速部署到需要的地方。北约为快速反应部队整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它将尽快且不迟于2004年10月拥有初步行动能力,并于2006

年10月前拥有完全行动能力。事实证明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成了加强北约军事能力的催化剂

[9]。

其次为了满足北约全方位任务的要求,峰会提出精简北约军事指挥体系,使其更加精干、有效。北约将设立两个战略司令部,一个是行动上的,一个是功能上的。“行动”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由两支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支撑;它们能组建一个陆基的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和一个强有力的、较有限的常设联合司令部——它拥有海基联合任务力量司令部的能力。二者都拥有陆海空军事力量。“转型”战略司令部总部设在美国,在欧洲设代表机构,主要负责军事能力持久转型以及适当与“行动”司令部合作来增强盟军的协同作战能力。考虑到北约军事机构的工作和客观的军事标准,峰会指示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确定指挥体系的细节,包括总部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国防部长会议则在2003年6月落实了这一决定。

最后建立北约快速反应部队也是北约军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意推进建立一支2. l 万人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北约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目的在于三方面:一是增强北约的应急能力,特别是为了满足其责任区外作战的需要。二是尽快缩小北约成员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军事差距。具体措施包括一项提高北约空中输送能力的计划以及由荷兰牵头的精确制导弹药的集团购买计划;西班牙一荷兰合作购买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武器计划;挪威一德国联合提高海上扫雷能力计划;英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荷兰、挪威、土耳其等国已经实施的与美国合作研发“联合攻击战斗机”(F--35)计划等。三是改革和理顺其指挥体系的需要。新体制将设立两个司令部:作战司令部和改革司令部。作战司令部的职能是随着对关注近期内政治的需求。改革司令部与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配置在一起,它将负责武装力量的改革重组以及提高它们协同能力[10]。这样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就可以减掉所有的地区任务,可以不受近期战事困扰,集中精力从事部队的改革和实验。

4.确立反恐“新任务”

布拉格会议明确提出了北约应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发挥中心作用。“9·ll”事件后,反恐问题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美国总统布什2002 年ll 月l8 日表示,他参加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的目的有二:一是谋求盟国对美国对伊拉克强硬路线的支持;二是促使北约转变其使命。为了将北约纳入其全球反恐战略,布什需要通过布拉格峰会寻求北约成员国在反恐问题上更广泛的合作[11]。

在2004年6月的伊斯坦布尔峰会上,北约各成员国领导人在共同宣言中重申了反恐的决心并同意增强反恐的一揽子措施。会议签署了发展情报分享和防卫恐怖袭击的高科技防务。在反恐的具体措施上,“9·11”事件发生后北约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反恐情报部门。这一部门现在成为了针对北约恐怖威胁的永久性部门,来支持反恐新任务[12]。

三、北约的发展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

(一)北约政治化似难避免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战略调整的基本轨迹是从军事—政治轴心向政治—军事联盟发展。“9·ll” 之后,这一进程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更加明显。北约政治职能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建基于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历史性扩张,联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北约补充了新鲜的政治和军事血液,增强了北约发挥其政治职能的综合实力,也使北约在地理概念上更为接近其所定义的范围。就北约自身而言,拓展政治职能是其在2l世纪证明其存在合理性,稳定内部关系和解决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的必然选择。首先,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证明自己在新世纪继续存在的合理性的需要。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缓和逐渐成为历史潮流,特别是在欧洲,尽管中东欧地区在冷战后曾发生几场中小规模战争,但总体上欧洲的和平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北约的职能仍停留在单纯的军事意义上是不合时宜的。北约由此认识到,“如若其功能不发生转变,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13],因此,政治职能的拓展成为北约的必然选择。其次,拓展政治职能是北约调整日趋复杂的内部关系的要求。随着冷战后北约的不断扩大,成员国之间,特别是新老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波兰、匈牙利、捷克等新入约的东欧国家会同英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五国发表了“八国公开信”。同年2月6日,10个中东欧国家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表了支持美国对伊立场的“公开信”。新欧洲国家的举动激起了法国、德国等老欧洲国家的不满,法国总统希拉克愤怒地指责中东欧国家“失去了保持沉默的好机会”北约作为一个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联盟组织,为解决类似问题,就必须通过政治途径对内部关系进行调整,这也要求北约进一步增强其政治职能。再次,拓展政治职能也是北约应对冷战后不断增多的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无奈之举。而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实践看,只有通过政治的而非军事的手段才能切实解决此类问题[14]。

(二)北约安全战略从向积极干预转移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北约国家深深感到北约防务能力建设远远滞后,在自身定位与能力建设方面差距明显,即一方面北约不大可能面对大规模武装入侵的威胁,另一方面它却不能有效的制止和干预各种形式的新型威胁,如恐怖袭击。因此急需全面调整北约战略,改革和加强其军事力量、指挥体系和伙伴关系等。所以防御性干预”不适应北约的安全战略,而且已表现出向“ 积极干预” 发展的趋势。美欧均认为,恐怖无国界,反恐无防区,北约未来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实施反恐行动[15]。对于传统的地理区域的限制,北约已表示不再遵守。北约军事能力的增强加上传统地理区域限制的被突破,将使北约的军事力量具备发挥全球性作用的能力。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标志着北约将注意力从关注欧洲大陆内部出现的传统威胁转向了关注来自欧洲和欧洲大陆之外的新威胁;同时,新一轮东扩把中东欧也纳入西方安全体系,这些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欧洲安全格局,而且对整个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安全将产生深刻影响。

(三)北约东扩对欧美关系将产生直接影响

冷战时期,西欧盟国处在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前沿,是美国依靠的重点。冷战结束后,西欧盟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下降。随着北约东扩,中东欧成了美国控制欧亚大陆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前沿,美国依靠的重点自西向东转移。北约东扩是美国推进大西洋战略,加强对欧洲的主导地位,进而控制欧亚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从1999 年就开始提出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美国正是担心欧盟建立自己的独立防务能力而摆脱美国的控制,所以在北约的行动中有意冷落西欧盟国,予以制约。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北约军事干预波黑危机、发动科索沃战争、启动联盟条约第五款支持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应该看到,欧盟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政治安全上都需要北约,而且反恐和防扩散也是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因此,北约仍是美国根据需要可随意使用的工具,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它的控制。

第一,冷战后,大西洋同盟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双轨制,预示着安全事务上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冷战结束后,美欧安全关系互动一直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北约内部,一是在北约外部。北约内部的互动,主要是在北约内部发展欧洲安全防务特性(ESDI)的问题,总体上说二者的关系正在逐渐从依附关系向平等盟友关系发展,但目前美欧之间的能力差距仍是影响联盟凝聚力的重要问题。欧洲盟国担心技术上的差距对美国盟主形成新的依附,美国对盟国继续搭便车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不断向欧盟施加压力,并表现出对北约能用则用,不用则单干的趋势。欧洲已经感到,能力差距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对北约效用的评估,导致美国宁愿单独行动和倾向双边磋商。欧洲盟国有意改变现状,并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已不是欧洲要求北约做什么,而是欧洲能向北约提供什么[16]。

第二,美欧关系在北约外部的互动更具观察价值。布什上台后,美欧互动似乎体现了这种深层次的矛盾。但是应该看到,一方面布什政府上台初期的对欧政策始终在调整之中,布什总结越来越多地强调“北约依然是欧洲和美国安全的锚地” [17],国防部也开始加强同欧洲盟国的磋商,就进一步发展能力建设、缩小美欧能力差距提出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欧洲目前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依然还是“纸老虎”的状况,特别是欧洲在自身能力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使它不可能独树一帜抵制美国的做法。鉴于欧洲不论是战略上还是政治安全上对北约的需要,反恐和防扩散也是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欧洲的行为模式仍将主要是在重大问题上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影响美国的决策,但最终在根本问题上会支持美国。

第三,北约东扩涉及到费用的分担问题。在北约东扩的大方向上,大西洋两岸取得了共识,都强调为了防止俄罗斯的复兴,防止欧洲边缘地带的危机外溢,巩固冷战胜利成果。但欧洲许多国家明确表示不愿意为北约的扩大承担费用,相反,它们还抱怨新成员的加入为整个同盟带来负担。而且,欧洲建设欧洲独立防务支柱需要大量的投资,难以将有限的军事预算用于新成员国的军事改革。所以,尽管美国呼吁欧洲盟国承担与自身实力相对称的成本,为自身的安全以及同盟的整个事业而投资,但收效甚微,北约大部分防御费用仍然由盟国独立决定[18]。

(四)北约新一轮东扩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

北约东扩最初的主要意图就是要防范和遏制俄罗斯的再度崛起,阻止其再次向中东欧扩展势力范围。虽然北约一再声称东扩不会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但不管俄罗斯以什么方式接受北约东扩这一事实,有一点是不可改变的,就是俄的地缘政治军事态势较过去是恶化了。俄失去了它历史上的传统的缓冲地区,它的中部地区在今后“有事”时更容易受到外部的攻击,而波罗的海地区国家也加入北约,俄的重要城市彼得堡将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力量面前。北约东扩使独联体的内部形势更加复杂,俄的南部边境安全的问题也更大。因此谁都无法掩饰俄地缘军事政治失势这一事实[19]。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北约第二轮扩大虽然使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空前的挤压,俄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但在“9·1l”后俄与北约关系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实施第一轮东扩前,北约与俄罗斯签署了基本关系条约,成立北约一俄罗斯合作理事会,双边关系获得一定发展。首先,实施首轮东扩后,宣布不在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驻军,更不调入核武器,而是着眼于三国自身国防体制的改造与武装力量的重建,同时降低三国武装力量的建设水平,实现这些国家的无核化。其次,波兰、捷克、匈牙利入盟北约后,北约并不限制其发展与俄罗斯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的协作精神。尤其是在“9·11”后俄与北约关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北约仍坚定不移地推进即定的东扩进程,表明北约对俄仍不信任,遏制俄重新崛起仍是西方的战略目标[20]。

总之,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能否弱化抵消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疑虑,将成为俄罗斯和西方能否建立信任的关键。只要这种相互信任得以建立,那么欧洲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在某种程度上,欧洲安全的程度取决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信任程度。换句话说: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北约东扩与欧洲安全之间的最大的干预变量。

四、北约未来的发展前途

(一)北约进一步扩大

北约不断扩充成员国。北约共经历了6次扩充,从成员国由12个增加到28个,其地理范围从西欧扩展到南欧、中欧、东欧,不但吸收传统上的西方国家,还将原华约的多个国家纳入其习翼之下政治同盟,但军事性可以说是北约的第一属性。最主要的是新一轮扩大对北约未来的地位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北约仍有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性。东扩后,北约的战略防线在东部将直接推进到俄西北边界,其南翼也将与孤悬一角的土耳其连成一片,北约战略纵深得到进一步扩大。例如早在“9·ll”事件之前,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四国都已加入了北约“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其他一些国家如格鲁吉亚、蒙古等国也都在积极向北约靠拢。北约的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中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界。“9·ll”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插足中亚,阿富汗战争后,美国与北约已经开始靠拢中国的西部[21]。北约第二轮东扩后与俄罗斯已是零

距离接触,而且离中国更近了一步。可以看出北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二)北约军事战略做出调整

早在1991年11月北约罗马首脑会议上.北约就以“战略新概念”开始了其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在北约的“战略新概念”中,原来为应付华约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前沿防御战略”改变为“预防冲突与处理危机”的全方位机动战;防御力量由以前的前沿防御式的梯型重兵集团结构分布,变为多点分散式的“有限前沿存在”,并且建立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部队;防御重点也由过去的中东欧地区变为包括“从北极到地中海”的所有区域,尤其是北约南线的安全防御。1994年布鲁塞尔首脑会议、1997年马德里首脑会议,全面深化了北约“应付危机”的战略,将北约的安全防御区域极大地向外拓展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强调北约在大西洋防区以外的“域外干预能力”、特别是区域外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还强调北约运用其“域外干预能力”的环境与条件。1998年11月,北约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提出北约可以在联合国授权之外、在北大西洋公约安全区域以外地区使用武力。1999年4

[22]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最终通过了未来北约的国际新战略,即“同盟战略概念”。“同

盟战略概念”的实质就是在坚持“集体安全防御”的方针基础上,突出北约对其安全防务地区以外的集体干预,即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危机与冲突”中,不仅要体现北约应付危机的军事威慑与干预能力,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领域运用广泛手段,建立新的国际秩序。2002年11月,北约召开布拉格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其安全战略方针。北约将“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失败的国家”列为北约面临的三大威胁。因此,反对全球恐怖主义将成为北约的新战略任务。为此北约成员国必须充分加强相互间的协商与安全合作。

(三)北约内美欧分歧弥合的可能性

大西洋同盟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并不是新近出现的现象,跨大西洋之间的误解如同北约的历史一样长久。欧洲对美国力量差距的缩小,不仅导致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关系降低,同时也导致对同盟领导权力需求的变化。欧洲国家权力意识开始复苏,同美国之间的权力竞争日益明显。此外,冷战时期大西洋同盟的稳定还建立在共同面对苏联威胁的基础上。这样一种威胁是两个军事同盟之间对峙所产生的威胁,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对抗所产生的威胁,是一种致命的、关系到生存与核心利益的威胁。任何同盟在面对这样一种威胁后无疑将产生一种强烈的集体防御动力,可以团结一致,相互协商,共同对外。因此,冷战时期的大西洋同盟在两极对抗的年代里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威慑作用[23]。但是,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来,大西洋同盟的威慑力与凝聚力大为降低,这与共同威胁的消失不无关系。主要是在9.11后,把反恐作为北约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一旦反恐战争取得胜利,那么美欧之间的利益冲突将多于双方之间的共同威胁或是共同关切,则北约的作用和功能势必会弱化。但是,如果反恐战争不能在短时间取得胜利,如果反恐战争的成本太过高昂,使得美国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盟国。这就会提升其他盟国的地位,美欧之间的紧张关系就能有所缓

解。而且,一旦欧洲本土再次受到严重的恐怖袭击,那么恐怖主义就可以成为大西洋双方真正的共同威胁。又一个共同威胁的产生有可能使美欧回到冷战时期双方因为安全问题而紧密结盟的情形,则北约就有可能再一次焕发青春[24]。

五、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北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9·11"事件后北约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通过四次峰会成功地实施战略转型、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在东扩、伙伴关系、能力建设和域外行动等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目前北约的军事色彩在慢慢淡化,政治功能在日益增强,北约已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国际安全组织。至今北约成立了60多年,届时北约将制订新的战略构想,以明确其“在新世纪的方向”,即为未来“定调”。可以这样说,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北约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在美国、欧洲盟国及俄国等内外因素作用的合力下向前发展。持续关注北约及其战略转型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有助于认识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而且对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群.北约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J].欧洲研究,2003年(1):10

[2]吴平.北约秘书长呼吁欧洲国家增加防务开支消解美国单边主义倾向[J].解放军网络版,2002年

(4):25

[3]阮宗泽.北约的战略转型及其挑战[J].国际政治专论,2003(2):1

[4]许海云.北约简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33

[5]刘惜戈.北约军事转型述评[J].开放导报,2008(4):18

[6]丁菲娅.美欧分歧对北约发展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4(6):7

[7]冯仲平,刘桂玲,孙恪勤,洪建军,牛新春.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未来[J].现代国际关系,2002(6):2

[8]高华.走向2l世纪的北约[J].东欧、中亚研究,1998(4):3

[9]胡宁.冷战后北约的作用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5):9

[10]李要伟.冷战后美国同盟政策考察[J].国际论坛,2003(2):5

[11]刘海军.试论美国的联盟霸权——兼与19世纪的英国比较[J].世界政治与经济,2002(3):10

[12]徐辉,朱崇坤.试论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的调整[J].现代国际关系,1997(1):13

[13]于铁军.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J].欧洲,1999(5):2

[14]苏强,苏宗文.浅折当代联盟战略的局限性[J].国际论坛,2001(7):43

[15]宋伟.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国际论坛,2002(5):22

[16]王帆.认知联盟理论评析[J].欧洲研究,2003(3):12

[17]韦宗友.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J].现代国际关系,2003(5):45

[18]辛本健.布拉格峰会与北约东扩的暗淡未来[J].国际论坛,2003(11):37

[19]郑迎平.布什政府的新联盟战略思想[J].现代国际关系,2002(4):42

[20]朱立群.大西洋联盟关系的发展及走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1(12):32

[21] 邹函奇,房雨.冷战后北约的变化及发展前景[J].北华大学学报,2005(8):22

[22] 刘军.从现实主义到建构主义——安全观的演变与冷战后北约生存的合理性[J].国际观察,2007(9):6

[23]徐海燕.走向全球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J].国际资料信息,2007(10):36

[24]刘志青.北约的产生及其军事战略演变[J].军事科学院,2005(47):34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终结在这篇毕业论文之中,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不仅因为我本人的努力,更因为凝聚了太多人对我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要真挚地表示感谢!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任晓伟副教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任老师就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指导,从教我使用中国知网到对我论文中存在问题的耐心辅导,从论文的大方向指引到论文中个别词语的矫正,大大小小的方面,任老师都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我进行悉心教导,每每遇到难题都能在任老师的指点迷津中得到解决,使我不断得到提高,受益匪浅。其次,感谢我的母校——廊坊师范学院,四年里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优质课程,配置了优秀教师,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在这里成长、锻炼,不断充实与提高。

更要感谢四年里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尤其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们,您们以高尚的师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渊博的知识为我们搭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让我们不但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受益终生。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没有你们的含辛茹苦,就没有今天的我,谢谢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谢谢这四年里所有同窗、朋友的支持,谢谢302的姐妹们时刻给我压力,让我有动力完成论文,大学生活里谢谢你们的陪伴!

对给予我帮助、支持的老师、家人、同学和朋友再次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声 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任晓伟教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本人郑重承诺,如果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被发现有剽窃、抄袭等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造成影响自己毕业和学位等一系列后果。

毕业生签字:

年 月


    相关文章

    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试述冷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 摘要: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新体系.该体系自成立以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政治地图的新变化而不断发展.冷战的结束,并不代表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在雅尔塔体系内,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4.冷战中的对峙

    课题: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姓名:张莉莉 单位:市中区西王庄中学 手机:[1**********] 电子邮箱:zql965@163.com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 ...

    单元检测卷(八)

    单元检测卷(八)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 ...

    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

    作者:刘德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801 文献标识码:A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几起几落,一直未能进入一个顺畅发展的轨道.两国关系的挫折和倒退使许多善良的中国人和美国人感到困 ...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徐蓝 牛大勇 载<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论著选载157 一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1)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美正式建交以及 ...

    二战后与当今国际格局:检测

    二战后与当今国际格局: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 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的标志是( )A.萨 ...

    中考专题: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文末附检测题)

    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一.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才开始出现.纵观历史,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欧洲的发展历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第50卷 第1期 2010年1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ilin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ditionVol.50 No.1Jan.,2010 □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倪世雄 赵曙 ...

    重建国际新秩序

    作者:李庆余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1995年11期 一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20世纪初以来美国外交的理想与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威尔逊总统提出"14点纲领",构想了代替殖民统治旧秩序的国际新秩序.威尔逊的新秩序思想有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