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1月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孙 岩

(长春工业大学,长春,130012)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基本专业之一,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的社区残疾人工作实践模式研究有着专业的技术背景与价值观。由于残疾人的弱势来自于身心障碍 ,其残疾的发生时间、原因、残疾程度、家庭背景、经济水平等因素都将影响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里的“康复”一词不仅包含了生理康复、心理康复还涉及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就业康复、婚姻与家庭生活康复等诸多元素。

关键词:社区 残疾人 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1—0263—02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残障人士就是人类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我国自周代开始既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繁衍,残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按照2011年6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口身负残疾,也就是说,世界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为残疾人。我国于2006年4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陆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五类(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34%,即我们身边每2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身负残疾。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96%。在城市中生活着的数目庞大的残疾人口,其生活学习主要依托于城市的毛细孔——社区,做为城市基本要素之一的社区,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残疾人群体提供了现实的平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工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

二、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有效活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康复、生存、生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

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之后,欧美各地建立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 。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在此前后,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政策 ,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

263

的权利。”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联合国及

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970年公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1975年公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人类的又一次解放运动。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IP)成立并得 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福利或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大致经历了如下一些发展阶段:

(1)文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自然”状态; (2)文艺复兴时期把残疾人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人权的表现;

(3)工业革命初期及以后关心残疾人的保障,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初创时期;

(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人生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时期;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保护残疾人利益,可称为残疾人工作 的立法时期;

(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三、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责任几乎完全落在家庭上。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现中国盲民福利会、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不久即夭折。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获得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为开展残疾人工作,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60年成立中国盲聋哑协会。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979年,上海开办了第一个弱智儿童学习班,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仿效,以官办、民办等多种形式,接纳弱智儿童。 随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1987年,长春市长春大学首次开办了专门招收残疾人上大学的特教部。在5000年的历史洪流中,中国的聋人、盲人第一次有幸坐在了大学的课堂里。 在与此同时,辽宁沈阳市皇姑区则已于1984年,发动街道力量,开始对残疾人进行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康复工程,凡达到康复标准的残疾人,则送到街道的福利工厂,至1987年,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康复研讨会上,皇姑区已形成了一个统筹规划残疾人的“社区康复”的办法。

1988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相继,全国各地省、地、县、张也成立地方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1月

分会,至1989年,全国90%的省市已完成此工程.1990年12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保障残疾人利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作为社会的一种关怀,或者说国家的一种义务,保障法的顺利通过,使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水平 ,与此同时,确定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十年来在全国普遍开展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一助一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各级领导和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

国家陆续制定实施了关于残疾人事业的三个五年计划,不仅给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使残疾人事业从较低的起点走上系统的、有特色的发展轨道,拓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福利、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等领域广阔的事业。

《中国残疾人事业

目前,中国在各级政府领导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和“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倡导发起“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年)”。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先后授予我国残疾人组织“联合国和平使者奖”等十几项嘉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特别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起点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等客观原因,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民生等各方面的配合。良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环境反应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的真实水平。,残疾人问题的实质是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利得不到实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最起码的保障,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呈拉大趋势,严重威胁残疾人的生存权; (2)残疾人很难享受与其它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3)就业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4)缺乏医疗保障和必要的康复服务,由于自身的残疾和现实的障碍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 (5)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6)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如下困境:

1缺乏专业人才,残疾人社会工作难以深入。一个国家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该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这一建设既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体现在系统的建设。我国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还很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

264

而我国的民间组织(包括民间社会福利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兴起,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专业素质也很低,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系统建设,完善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设置的社区设施,吸收大量优秀、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困境的必要方法,同时为了保证人才的供应,在各医学院校、民政院校、高校社会工作系(专业)普遍开设一些康复社会工作、康复医学、康复心理学等课程,重视培养康复教学、科研人才和实际工作者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康复工作干部、康复医务人员进行康复业务培训,使他们提高业务素质,掌握政策,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2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相关法律亟待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权益的根本依据。中国于1990年通过《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的颁布、施行初步奠定了残疾人保障事业的法律基础。但是,《残疾人保障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并未充分显现出来,虽然有《残疾人保障法》的维护,但是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使得残疾人的一些特殊问题得不到正常、稳定的解决。因此,制定和完善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专门的残疾人法制体系是规范处理残疾人问题、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 残疾预防工作急需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搞好残疾预防工作,杜绝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残疾。一方面,要搞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要通过防止近血缘通婚、加强孕妇怀孕期间的科学维护和婴幼儿的医疗保健等工作,避免先天残疾儿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保护,大力开展生产安全常识和劳动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工伤、交通事故及中毒事故发生。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各种致残因素,把劳动事故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残疾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翟桔红.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J].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6)

[2] 朱雪明,尹聚峰,王旭东. 甘肃新农村建设中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J].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6)

[3] 顾东辉. 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J]. 中国社会导刊. 2007(22)

[4] 郑功成.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 杨优君,刘新玲.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分析[J]. 学会. 2007(10)

[6] 何海兵,顾建键. 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透视[J]. 党建研究. 2007(10)

[7] 侣传振. 社区志愿服务与管理怎样从“初级”过渡到“高级”[J]. 社区. 2007(17)

[8] 姚尚满.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06)

[9] 汪承武.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07(12)

[10] 周湘斌. 政府与市民关系的社会工作介入——一个香港社区工作案例的后现代主义观察[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1月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孙 岩

(长春工业大学,长春,130012)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基本专业之一,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的社区残疾人工作实践模式研究有着专业的技术背景与价值观。由于残疾人的弱势来自于身心障碍 ,其残疾的发生时间、原因、残疾程度、家庭背景、经济水平等因素都将影响残疾人在康复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需求 。这里的“康复”一词不仅包含了生理康复、心理康复还涉及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就业康复、婚姻与家庭生活康复等诸多元素。

关键词:社区 残疾人 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1—0263—02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残障人士就是人类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我国自周代开始既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繁衍,残疾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按照2011年6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口身负残疾,也就是说,世界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为残疾人。我国于2006年4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陆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五类(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残疾人总数达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34%,即我们身边每2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身负残疾。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96%。在城市中生活着的数目庞大的残疾人口,其生活学习主要依托于城市的毛细孔——社区,做为城市基本要素之一的社区,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残疾人群体提供了现实的平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工作的理念:平等、参与、共享.

二、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康复的有效活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更适宜的劳动岗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康复、生存、生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

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创立了第一家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第一个残疾人之家在德国慕尼黑成立。之后,欧美各地建立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 。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在此前后,一些国家颁布了有关残疾人保障的政策 ,如1887年德国的残疾保险法令,1935年,美国颁布的紧急救济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残疾人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

263

的权利。”此后各国纷纷立法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联合国及

有关国际会议其后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970年公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1975年公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规定残疾人有基本生活权利、政治权利、康复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人格尊严、平等待遇的权利。这被认为是继种族解放、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后人类的又一次解放运动。20世纪80年代,残疾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81年残疾人的世界性组织——残疾人国际(DIP)成立并得 到联合国的承认与支持,其宗旨是呼吁各国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并动员、帮助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社会生活。

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福利或残疾人社会工作就大致经历了如下一些发展阶段:

(1)文艺复兴之前的不被特别关注的“自然”状态; (2)文艺复兴时期把残疾人应该得到特殊关怀视为尊重人权的表现;

(3)工业革命初期及以后关心残疾人的保障,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初创时期;

(4)20世纪初期以来,“保障残疾人生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理念被社会接受,成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时期;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通过立法保护残疾人利益,可称为残疾人工作 的立法时期;

(6)80年代以后“平等、参与、共享”成为残疾人工作的新的理念,残疾人社会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可称为平等发展时期。

三、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历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中国残疾人的生活责任几乎完全落在家庭上。20世纪40年代,我国出现中国盲民福利会、中华聋哑协会等组织,但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不久即夭折。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获得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为开展残疾人工作,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60年成立中国盲聋哑协会。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地方协会和基层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979年,上海开办了第一个弱智儿童学习班,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仿效,以官办、民办等多种形式,接纳弱智儿童。 随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成立,1987年,长春市长春大学首次开办了专门招收残疾人上大学的特教部。在5000年的历史洪流中,中国的聋人、盲人第一次有幸坐在了大学的课堂里。 在与此同时,辽宁沈阳市皇姑区则已于1984年,发动街道力量,开始对残疾人进行知识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康复工程,凡达到康复标准的残疾人,则送到街道的福利工厂,至1987年,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康复研讨会上,皇姑区已形成了一个统筹规划残疾人的“社区康复”的办法。

1988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相继,全国各地省、地、县、张也成立地方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1月

分会,至1989年,全国90%的省市已完成此工程.1990年12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保障残疾人利益、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作为社会的一种关怀,或者说国家的一种义务,保障法的顺利通过,使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水平 ,与此同时,确定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十年来在全国普遍开展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一助一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各级领导和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为改善。

国家陆续制定实施了关于残疾人事业的三个五年计划,不仅给残疾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使残疾人事业从较低的起点走上系统的、有特色的发展轨道,拓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福利、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等领域广阔的事业。

《中国残疾人事业

目前,中国在各级政府领导及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和“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年)”,倡导发起“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年)”。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先后授予我国残疾人组织“联合国和平使者奖”等十几项嘉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特别是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起点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等客观原因,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残疾人社会工作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民生等各方面的配合。良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环境反应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的真实水平。,残疾人问题的实质是残疾人的平等的公民权利得不到实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最起码的保障,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呈拉大趋势,严重威胁残疾人的生存权; (2)残疾人很难享受与其它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受到严重剥夺; (3)就业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4)缺乏医疗保障和必要的康复服务,由于自身的残疾和现实的障碍不能获得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 (5)权益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6)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残疾人社会工作面临如下困境:

1缺乏专业人才,残疾人社会工作难以深入。一个国家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如何,关键取决于该国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这一建设既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体现在系统的建设。我国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还很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

264

而我国的民间组织(包括民间社会福利服务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兴起,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专业素质也很低,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的系统建设,完善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设置的社区设施,吸收大量优秀、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困境的必要方法,同时为了保证人才的供应,在各医学院校、民政院校、高校社会工作系(专业)普遍开设一些康复社会工作、康复医学、康复心理学等课程,重视培养康复教学、科研人才和实际工作者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也需要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康复工作干部、康复医务人员进行康复业务培训,使他们提高业务素质,掌握政策,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2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相关法律亟待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权益的根本依据。中国于1990年通过《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的颁布、施行初步奠定了残疾人保障事业的法律基础。但是,《残疾人保障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并未充分显现出来,虽然有《残疾人保障法》的维护,但是社会上还是存在一些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行为,使得残疾人的一些特殊问题得不到正常、稳定的解决。因此,制定和完善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专门的残疾人法制体系是规范处理残疾人问题、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 残疾预防工作急需加强。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搞好残疾预防工作,杜绝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残疾。一方面,要搞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要通过防止近血缘通婚、加强孕妇怀孕期间的科学维护和婴幼儿的医疗保健等工作,避免先天残疾儿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保护,大力开展生产安全常识和劳动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工伤、交通事故及中毒事故发生。要本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各种致残因素,把劳动事故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残疾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翟桔红. 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J].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6)

[2] 朱雪明,尹聚峰,王旭东. 甘肃新农村建设中残疾人事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J]. 甘肃社会科学. 2007(06)

[3] 顾东辉. 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J]. 中国社会导刊. 2007(22)

[4] 郑功成.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 杨优君,刘新玲.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分析[J]. 学会. 2007(10)

[6] 何海兵,顾建键. 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透视[J]. 党建研究. 2007(10)

[7] 侣传振. 社区志愿服务与管理怎样从“初级”过渡到“高级”[J]. 社区. 2007(17)

[8] 姚尚满. 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06)

[9] 汪承武.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07(12)

[10] 周湘斌. 政府与市民关系的社会工作介入——一个香港社区工作案例的后现代主义观察[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相关文章

    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我国的残疾人数量占国家总人口数量的6.34%,在国家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由于身体的不便,无法完全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在受教育方面,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不得拒绝接受分数超出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但是从 ...

    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中柳露复匡学霈未 2015年,第30卷,第7期 ・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匪玉习 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 贝维斯 中国康复研究中 ...

    中国残疾人专用车行业发展现状全景调查及未来投资规划咨询报告

    中国残疾人专用车行业发展现状全景调查及未来投资规划咨询报告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残疾人专用车行业发展现状全景调查及未来投资规划咨询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5年世界残疾人专用车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5年世界残 ...

    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

    关于残疾人生存现状和发展状况的调查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使其普遍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康复.就业.教育等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的残疾人事业随 ...

    残疾人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残疾人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

    法律与社会工作大纲

    <法律与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 080165 英 文 名: Law and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 置 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 后 置 课 ...

    中国孤残儿童社会福利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孤残儿童社会福利的现状与问题 ◎杨无意 僻.因此,要使孤残儿童能够正常 地融入社会,具有同正常儿童一样的社会交往能力,生理和心理上的康复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发展需要.现阶段我国孤残儿童的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是这些孤残儿童同时还面临 ...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开展现状,以该调查作为基础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通过实地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总体情况,之后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农村养老 ...

    关爱残疾人论文

    关 爱 残 疾 人 论 文 汪海庆 05080115 目录 目录„„„„„„„„„„„„„„„„„„„„„„„„„1 内容摘要„„„„„„„„„„„„„„„„„„„„„„„2 前言„„„„„„„„„„„„„„„„„„„„„„„„„ 一.聋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