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

作者:庄文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06期

  

   一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社会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一个是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后一个大纲初中、高中的内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个新大纲。新大纲规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以上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课文、48项能力训练、20项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为框架,来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这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分列读、写、听、说的教学要求,分解读、写、听、说的训练点(能力和技能),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然而,新大纲还是一个“试用”大纲,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强语文素质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层;教学要求同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协调;课程结构同教学目的相配合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本;1986年本又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修订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为蓝本的。这四个大纲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多于创造,共性强于个性。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教学大纲拨乱反正,规定的教育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语言文字和三种能力(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增加了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学大纲修订的原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写作教学要求,改为:初中“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学只提“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此外,1986年和1990年大纲都列出“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与“基本课文篇目”。可见,以上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1963年到1990年)都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相关的部分基础知识为框架,来构建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看来,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分层不清楚,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高中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开放态势要求快速而又准确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语文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文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质,具有文学欣赏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民族文化。而现代语言学、文学等的发展,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教学大纲,就要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人才服务。

  

   二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文素质教学,适应多样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课程结构,必修课保证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适应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

   (四)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要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五)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作如下规定: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对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

   基本要求,即各类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养成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现代实用文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初步能力,具有写作一般现代实用文的能力,具有适应一般交际的听说能力;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素质。

   分流要求,即不同流向的高中毕业生的导向要求:

   A.准备升入文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语言、文学的较高修养,掌握写作实用文的规律和较高的写作能力,具有基本的民族文化素质。

   B.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阅读一般科技著作的能力和写作科技小论文的能力。

   C.准备就业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一般职业应用文的能力。

  

   三 建立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独自思考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文化载体,饱含民族文化。

   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理应是“民族的根之根”。

   语文学科要构建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要以“语言知识和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为框架,构成既综合而又分析、既自足而又开放的教学体系。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框架三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能力——核心任务 自1963年以来的历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但是地位不突出,知识和能力的系列不完整。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是核心任务,是语文的“牛鼻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一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包括语音、汉字、语汇、语法、修辞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化,要精要、好懂、有用。二是在文章、文学等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可以专门开设“语言应用”或“语言表达”课,来完成语言教学任务——培养语言能力和科学地认识母语。

   (二)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任务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学科实用价值之所在。当然,语言教学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一条途径;另一条更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文章和文学作品教学,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专门开设“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听说训练”课,来完成语文的主要任务。

   (三)语文素质——基础任务 语文素质,除了理所当然包括语言、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等知识和能力外,这里主要指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当代文化的素质,民族文化传统的素质,民族审美情趣的素质,民族精神的素质。语文是民族性最强的学科,不加强民族文化素质教学,语文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失去了“民族的根之根”的特性。可以开设“中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化名著选读”“中国文化史话”课,来完成语文的基础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框架“语言知识和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三要素,决定了语文的“一语四文”的教学内容。

   语言: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对母语有初步的科学认识。

   文章:要具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现代文的知识和能力。听话、阅读要准确、快速,说话、写作要通畅、得体。

   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的段或篇,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要具有初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文学欣赏: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知识能力,能够分析、理解艺术形象和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文化修养:要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一般情况。

  

   四 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分流和发展个性

   要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适应不同流向、不同程度、不同办学模式的学生和学校。

   语文学科课程结构如下:

  

   必修课,确保各类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确保高中生的基本文化素质。

   选修课和活动课确保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发展个性。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都分成若干科目,供学生分年级分层次必修和选修。选修课分必选课和任选课。

   必修课科目可以开设(各类学生必须学习):

   高一:“语言运用”“文章读写”(写作行为、章法训练)

   高二:“文学鉴赏”“文章读写”(实用文体训练);

   高三:“中外文学名著鉴赏”“文章读写”(综合训练)

   必选课科目可以开设(文科学生必选二三种):

   “语言表达”“实用语法修辞”“文学评论”“文言文选读”

   “中国文学简史”“中外文学名著选读”

   任选课可以开设(各类学生任意选学):

   “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文秘初步”“实用美学”

   “科技名著选读”“科技小论文写作”“中国文化常识”“西方文化概览”

   活动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主要开设校内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口语交际等,因地制宜,讲究实效。

作者介绍:庄文中 100009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庄文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5年06期

  

   一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社会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一个是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后一个大纲初中、高中的内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个新大纲。新大纲规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以上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课文、48项能力训练、20项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为框架,来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这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分列读、写、听、说的教学要求,分解读、写、听、说的训练点(能力和技能),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然而,新大纲还是一个“试用”大纲,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强语文素质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层;教学要求同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协调;课程结构同教学目的相配合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本;1986年本又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修订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为蓝本的。这四个大纲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多于创造,共性强于个性。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教学大纲拨乱反正,规定的教育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语言文字和三种能力(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增加了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学大纲修订的原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写作教学要求,改为:初中“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学只提“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此外,1986年和1990年大纲都列出“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与“基本课文篇目”。可见,以上四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从1963年到1990年)都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相关的部分基础知识为框架,来构建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看来,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分层不清楚,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高中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开放态势要求快速而又准确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语文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文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质,具有文学欣赏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民族文化。而现代语言学、文学等的发展,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教学大纲,就要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人才服务。

  

   二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文素质教学,适应多样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课程结构,必修课保证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适应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

   (四)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要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五)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作如下规定: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对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

   基本要求,即各类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

   养成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现代实用文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初步能力,具有写作一般现代实用文的能力,具有适应一般交际的听说能力;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素质。

   分流要求,即不同流向的高中毕业生的导向要求:

   A.准备升入文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语言、文学的较高修养,掌握写作实用文的规律和较高的写作能力,具有基本的民族文化素质。

   B.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阅读一般科技著作的能力和写作科技小论文的能力。

   C.准备就业的毕业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一般职业应用文的能力。

  

   三 建立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独自思考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文化载体,饱含民族文化。

   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理应是“民族的根之根”。

   语文学科要构建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要以“语言知识和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为框架,构成既综合而又分析、既自足而又开放的教学体系。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框架三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能力——核心任务 自1963年以来的历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但是地位不突出,知识和能力的系列不完整。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是核心任务,是语文的“牛鼻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一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包括语音、汉字、语汇、语法、修辞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化,要精要、好懂、有用。二是在文章、文学等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可以专门开设“语言应用”或“语言表达”课,来完成语言教学任务——培养语言能力和科学地认识母语。

   (二)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任务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学科实用价值之所在。当然,语言教学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一条途径;另一条更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文章和文学作品教学,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专门开设“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听说训练”课,来完成语文的主要任务。

   (三)语文素质——基础任务 语文素质,除了理所当然包括语言、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等知识和能力外,这里主要指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当代文化的素质,民族文化传统的素质,民族审美情趣的素质,民族精神的素质。语文是民族性最强的学科,不加强民族文化素质教学,语文就失去了文化基础,失去了“民族的根之根”的特性。可以开设“中国文学名著选读”“中国文化名著选读”“中国文化史话”课,来完成语文的基础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框架“语言知识和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三要素,决定了语文的“一语四文”的教学内容。

   语言: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对母语有初步的科学认识。

   文章:要具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现代文的知识和能力。听话、阅读要准确、快速,说话、写作要通畅、得体。

   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的段或篇,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要具有初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文学欣赏: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知识能力,能够分析、理解艺术形象和语言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文化修养:要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一般情况。

  

   四 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分流和发展个性

   要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适应不同流向、不同程度、不同办学模式的学生和学校。

   语文学科课程结构如下:

  

   必修课,确保各类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确保高中生的基本文化素质。

   选修课和活动课确保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发展个性。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都分成若干科目,供学生分年级分层次必修和选修。选修课分必选课和任选课。

   必修课科目可以开设(各类学生必须学习):

   高一:“语言运用”“文章读写”(写作行为、章法训练)

   高二:“文学鉴赏”“文章读写”(实用文体训练);

   高三:“中外文学名著鉴赏”“文章读写”(综合训练)

   必选课科目可以开设(文科学生必选二三种):

   “语言表达”“实用语法修辞”“文学评论”“文言文选读”

   “中国文学简史”“中外文学名著选读”

   任选课可以开设(各类学生任意选学):

   “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文秘初步”“实用美学”

   “科技名著选读”“科技小论文写作”“中国文化常识”“西方文化概览”

   活动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主要开设校内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口语交际等,因地制宜,讲究实效。

作者介绍:庄文中 100009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课题及文献

    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1. 埃金等著,王维成等译. 北京: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 .顾惠梁. 学与教的统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策略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晓文, 王莹. 教学策略 ...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教研安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高中历史学科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认真、有步骤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研力量为突破口;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高高考成绩为两个中心点;以 ...

    教研教改措施

    4.规范了教材的编写.审查.选用制度 国家教委为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在教材的编写制度上贯彻了"一纲多本"的方针.目前已形成了国家组 织编写的示范性教材与地方组织编写的特色教材并举的局面,涌现出了一些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所喜 ...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教育部《2011-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 ...

    省教育厅教研室2014年工作思路

    -年是"xxx"的开局之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统大有作为的一年.我们要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克 ...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模块案例

    篇一:高中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案例>>(1954字) 针对于高中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 ...

    2009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xx年,是全面实施常州教育“十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创建学习型系统为抓手,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教育 ...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 ...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