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年初中央那场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小康社会根本标志是人均GDP不低于3000美元、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目前,我们与这类指标还有相当距离,尤其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这一态势,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三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性地位,然而,三农却成了国民经济中一扇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应千方百计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下滑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9亿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只能是一种愿望,不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就无从下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一)目前农民收入状况

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基本问题。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而1997年开始便急转直下逐年回落:1997~2000年,农民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4.3、4.0、2.1个百分点,但增幅却分别同比下降4.4、0.3、0.3、1.9个百分点,这5年降幅总共6.9个百分点。由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农村达到小康水平比城镇要困难得多。统计资料显示,在全部居民储蓄中,城乡比例为8:2。2000年城乡消费比值约为3:1,9亿农民的消费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8%。199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160元和2090元,比率为2.47:1,到2000年这组数字为6280元和2253元,比率扩大到2.78:1。不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也十分沉重,仅税收一项农民支付的平均额就相当于城镇居民的9倍,若加上名目繁多的收费,则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0倍。目前,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8%,要达到小康水平要求城乡平均为40%以下,重头戏还是在农村。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被称为农村第二次**的现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运转近25年后,我国农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对农业投入不足,基础不牢,农业已成弱势产业;二是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成本高,价格低,经营效益差;三是名、优、特、新品种比重小,面对国际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农村劳动力剩余与非农产业吸纳能力不对称。这说明随着工农、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农业、农民距小康社会要求相距甚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至少要与城镇同步增长。否则,农民无力顾及农业投资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农业部政策法规司认为,我国农村工作有三项目标,即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在较好地解决了保障有效供给这一基本目标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而且直接制约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当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分析

造成前几年农民收入增幅回落以及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缩小后,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我国农业收入60%来自种植业,1996年后农产品市场供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价格走低,1997年至1999年三年时间里,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了24.5个百分点,不少农业除了定购部分粮食按国家定购价收购外,其它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卖粮难”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到2000年因市场供求状况变化和价格波动,使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一年仅农户家庭种植业纯收入一项就比1995年下降了27.4%。

(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低水平、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小生产或小农经营只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剩余部分转向市场,加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这说明,农民增收受阻碍于农业经营结构

年初中央那场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小康社会根本标志是人均GDP不低于3000美元、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目前,我们与这类指标还有相当距离,尤其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这一态势,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三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性地位,然而,三农却成了国民经济中一扇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应千方百计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下滑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9亿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只能是一种愿望,不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就无从下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

(一)目前农民收入状况

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基本问题。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而1997年开始便急转直下逐年回落:1997~2000年,农民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6、4.3、4.0、2.1个百分点,但增幅却分别同比下降4.4、0.3、0.3、1.9个百分点,这5年降幅总共6.9个百分点。由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农村达到小康水平比城镇要困难得多。统计资料显示,在全部居民储蓄中,城乡比例为8:2。2000年城乡消费比值约为3:1,9亿农民的消费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8%。199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160元和2090元,比率为2.47:1,到2000年这组数字为6280元和2253元,比率扩大到2.78:1。不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也十分沉重,仅税收一项农民支付的平均额就相当于城镇居民的9倍,若加上名目繁多的收费,则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0倍。目前,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8%,要达到小康水平要求城乡平均为40%以下,重头戏还是在农村。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被称为农村第二次**的现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运转近25年后,我国农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对农业投入不足,基础不牢,农业已成弱势产业;二是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成本高,价格低,经营效益差;三是名、优、特、新品种比重小,面对国际大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农村劳动力剩余与非农产业吸纳能力不对称。这说明随着工农、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农业、农民距小康社会要求相距甚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至少要与城镇同步增长。否则,农民无力顾及农业投资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农业部政策法规司认为,我国农村工作有三项目标,即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稳定。在较好地解决了保障有效供给这一基本目标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很好解决,而且直接制约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当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分析

造成前几年农民收入增幅回落以及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缩小后,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我国农业收入60%来自种植业,1996年后农产品市场供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价格走低,1997年至1999年三年时间里,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了24.5个百分点,不少农业除了定购部分粮食按国家定购价收购外,其它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卖粮难”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到2000年因市场供求状况变化和价格波动,使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一年仅农户家庭种植业纯收入一项就比1995年下降了27.4%。

(二)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低水平、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小生产或小农经营只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剩余部分转向市场,加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这说明,农民增收受阻碍于农业经营结构


    相关文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十七大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战略部署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_杨少垒

    2013年1月 第14卷第1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TheJournalofShanghaiAdministrationInstituteJan.,2013Vol.14,No1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76(201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作者:杨少垒蒋永穆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03期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科学内涵的分析框架 对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柯炳生认为,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发展战略.方式和途径.①高帆认为 ...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

    对湘东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对湘东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三农"问题今年被提升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湘东有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9288人,占总人口的76.7%.按照统筹 ...

    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定稿)

    加快推进开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 ...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市直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三农"工作发展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合力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

    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的对策措施

    21世纪,我国面临诸多挑战,"三农"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政治问题.从经济发 ...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研究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