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

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

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

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 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

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

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

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 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


    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师德征文

    一.改写人生 1.求聪 蔡妮妮<老师是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 2.群德 尤宝阳<爱是通往心灵的桥梁> 3.高登 谢秀华<责任 爱> 4.群德 陆月云<"孩子,对不起& ...

    读[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有感

    读<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有感 合上王晓春的<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低龄小孩过于情绪化,一般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处理的方式引以疏导为主."" ...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冷秋华 这个暑假的8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感谢领导能给予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的暑假收获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感恩! 在这为期四天培训的校园里,到处都充满了感动,亲切的辅导员老师和义 ...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 默认分类 2010-07-31 23:08:05 阅读50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文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了 ...

    家长感悟)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摇篮 --XX 幼儿园 XX 班亲情周活动有感 XX 班 XXX 妈妈 有一本叫做<亲情记录>的书里这样说道: "所有的人生经历中, 亲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最深刻.最强烈,也最丰富的.看着自己的孩 ...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 - -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挤出时间读点书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偶尔遭遇好书.一个人与一本书之间,冥冥中有一种缘份.读书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是 ...

    做一盏明亮的灯有感

    听<做一盏明亮的灯>主题报告有感 最近,县教育局组织了<做一盏明亮的灯>主题报告,受益颇多,趁讲座的余热还没有消散,我又品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细品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心情 ...

    三年级教师节的读后感想:读最美教师有感200字

    三年级教师节的读后感想:读最美教师有感200字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她们的救人不在于偶然,是无处不在的责任心所致.她们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 ...

    动物也有情----读[血染的皇冠]有感

    "科学与我"读后感 动物也有情 --读<血染的皇冠>有感 (番禺区东涌镇官坦小学 何倩蓥 指导老师:陈桂好) 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沉浸在沈石溪先生的小说<血染的皇冠>里.那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