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

浅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变迁历史沿革和现代化进程最快的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社会变迁将向更深更宽的领域发展。 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基本保持了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态势,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体是同步的,但近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产生了在目前转型期特有的社会无序和失衡,这也使得当前的政府必须要重视这些战略性的问题,防止社会文化滞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进程。

一、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也从1980年的0.33迅速增大,1994年突

破警戒临界点0.4达到0.43,目前已经超过了0.45。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的行列。

1、在2004年占城镇居民20%的高收入群体获得了城镇全部可支配收入的40%强,而占城镇居民80%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只获得了城镇全部可支配收入的60%,收入分配严重地向高收入群体集中。

2、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财产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现象比收入分配更加严重,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和效率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政策上有所调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是要尽快统一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并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由增值税向消费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第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第三,是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失业、贫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越来越大的缺口。

二、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变迁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表明,2003—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0%、10.1%、10.4%、10.7%、和11.4%,按照这样的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比较理想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失业是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却表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现象,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看,2003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 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 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9万, 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增加就业机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中国就业议程》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劳动力将增加7 000多万,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趋势还将持续8~10年左右。如果考虑到提前就业和目前许多职工在退休后仍然另外就业的现实情况,把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口径界定在16~65岁的年龄段,那么,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还要大。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膨胀,给今天和明天带来巨大的失业源。由于劳动力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的

差距,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

2、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业在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承担着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形成了严重的隐性失业。目前,中国农村有1亿~1.2亿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仅靠当地用乡镇企业或其他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消化。其中大部分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事实上,近年来,每年流向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5 000万以上。这都加重了城市的就业负担。

3、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密集型相比在数量上大为减少,质量上大为提高,客观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结果大量的不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被排挤出生产过程,加入失业者的行列,从而出现了学者所谓的结构性失业。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量摧毁了旧的工作岗位,而且摧毁的速度远远大于创造的速度,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突发性的“失业大军”。

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

第一,加快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步伐。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

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合理的配置。在这方面,劳动力市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目前所形成的就业市场,还是一种断裂的和残缺的就业市场。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知识经济社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就业增长最快,能有效扩大就业容量。在知识经济中第三产业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吸纳劳动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农业就业量。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并适当向城镇集中。通过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在西部开发中,要把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通过信息引导和有序组织,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调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发达地区流动就业。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推进劳动力就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这些年来在社会变迁的发展中,为了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政府缓解社会矛盾的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转轨时期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将继续深入发展,对中国社会必将产生较大的促进和发展。

浅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变迁历史沿革和现代化进程最快的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社会变迁将向更深更宽的领域发展。 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基本保持了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态势,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体是同步的,但近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产生了在目前转型期特有的社会无序和失衡,这也使得当前的政府必须要重视这些战略性的问题,防止社会文化滞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进程。

一、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也从1980年的0.33迅速增大,1994年突

破警戒临界点0.4达到0.43,目前已经超过了0.45。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的行列。

1、在2004年占城镇居民20%的高收入群体获得了城镇全部可支配收入的40%强,而占城镇居民80%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只获得了城镇全部可支配收入的60%,收入分配严重地向高收入群体集中。

2、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财产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现象比收入分配更加严重,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和效率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政策上有所调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是要尽快统一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并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由增值税向消费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第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第三,是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失业、贫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加大对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弥补社会保障资金越来越大的缺口。

二、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变迁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

国家统计局的信息表明,2003—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0%、10.1%、10.4%、10.7%、和11.4%,按照这样的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比较理想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失业是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却表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现象,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人数呈加速上升趋势。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来看,2003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 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 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9万, 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这些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增加就业机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中国就业议程》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劳动力将增加7 000多万,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趋势还将持续8~10年左右。如果考虑到提前就业和目前许多职工在退休后仍然另外就业的现实情况,把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口径界定在16~65岁的年龄段,那么,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还要大。劳动年龄人口的大量膨胀,给今天和明天带来巨大的失业源。由于劳动力资源供需存在着巨大的

差距,加上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正越来越多的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资本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必然导致失业增加,因此,中国的失业,具有一种典型的、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特征。

2、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业在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同时又承担着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形成了严重的隐性失业。目前,中国农村有1亿~1.2亿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仅靠当地用乡镇企业或其他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消化。其中大部分将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事实上,近年来,每年流向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在5 000万以上。这都加重了城市的就业负担。

3、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密集型相比在数量上大为减少,质量上大为提高,客观上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结果大量的不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被排挤出生产过程,加入失业者的行列,从而出现了学者所谓的结构性失业。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结构调整,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大量摧毁了旧的工作岗位,而且摧毁的速度远远大于创造的速度,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突发性的“失业大军”。

解决问题的对策主要有:

第一,加快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步伐。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

是对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合理的配置。在这方面,劳动力市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目前所形成的就业市场,还是一种断裂的和残缺的就业市场。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知识经济社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就业增长最快,能有效扩大就业容量。在知识经济中第三产业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吸纳劳动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农业就业量。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并适当向城镇集中。通过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在西部开发中,要把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通过信息引导和有序组织,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和调节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向发达地区流动就业。加大统筹城乡就业力度,推进劳动力就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这些年来在社会变迁的发展中,为了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政府缓解社会矛盾的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转轨时期矛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将继续深入发展,对中国社会必将产生较大的促进和发展。


    相关文章

    浅析[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浅析<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班级: 学号: 姓名:王泽平中的女性情感 09语教六班 091306043 毕业论文大纲 引言: 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菱花.存妮.荒妹三个女性的不同命运,我们对爱情的抉择进行着思考.爱情 ...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目 录 摘要„„„„„„„„„„„„„„„„„„„„„„„„„„2 Abstract„„„„„„„„„„„„„„„„„„„„„„„„3 前言„„„„„„„„„„„„„„„„„„„„„„„„„„4 正文 ...

    社会变迁经典理论简述及再认识

    第31卷第4期2010年4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 V01.31N0.4Apr.2010 社会变迁经典理论简述及再认识米 闫磊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 ...

    浅析梁启超中国近五十年历史之思考

    浅析梁启超中国近五十年历史之思考 摘要: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处在封建制度末期的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 ...

    浅析中国二胎开放政策

    浅析中国二胎开放政策 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迁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酝酿于上世纪50年代,启动于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实施是1973年以后,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为人口大国 ...

    经济史中农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摘要: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决定着社会变革的方向.农业技术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推动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而现在自动化农业对工业社会发展也 ...

    论[好人难寻]中的暴力与死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2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4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 ...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