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相关文章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中问路称谓语的特点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对调查中出现的问路称谓语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其受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语言现象,对比研究后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话称谓语的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称谓:问路称谓语:问 ...

    名人口才:周恩来亲和得体的称呼技巧

    称呼是人际关系中传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得体的称呼能在交谈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交际打开局面顺利进展:而一个不得体的称呼会令人觉得别扭.难堪和讨厌,导致交谈气氛不协调甚至使交际陷入僵局.周恩来的称呼技巧,于平凡中见神奇,值得我深入研 ...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称谓的文化差异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kinship terms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 ...

    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

    残疾人是属于特殊的人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所以,残疾人的数量不可小视,约有5000多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他们,如何正确.恰当地对待残疾人,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很复杂,残疾部位不同,形成的原因不 ...

    日常生活的称呼礼仪

    日常生活的称呼礼仪 在对家庭亲属称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称呼要合常规 亲属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为此在日常生活中的称呼要按已经约定俗成的.辈分的规范要求和习惯来称呼,不要自说白话.如"父亲"."母亲&qu ...

    敦煌直系亲属间的称呼

    日期:2013-10-17 09:56  作者:  来源:敦煌市人民政府网 点击:25 [敦煌直系亲属间的称呼]过去,因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夫妻都要生育五六个子女,甚至还有超过10个子女的.在随着子女婚娶出嫁,后代繁衍,亲属之间就出现了繁 ...

    日常交际礼仪十一.其它

    上座从重视阶级地位的国家来到美国的游客,或许觉得美国并不特别尊敬显要人物.美国人向人鞠躬致敬,不会因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别殷勤,会多鞠几个躬.不论在家或搭乘汽车,美国人通常不会要求贵宾坐上特定的座位.礼让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见到的礼让情形, ...

    询问的公关艺术

    询问 在公关活动中,询问是不可避免的,询问要讲究一点艺术性. 在西方人看来,询间别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他们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然而在中国,却常常询问对方的年龄,一般说来未成年人都希望自己成熟一点,所以他们希望对方估计自己的年龄时说 ...

    现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DOI :10. 14067/j . cn ki . 1673-9272. 2010. 04. 009第4卷 第4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月JO URNAL OF CEN T RA L SO UT H UN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