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写作背景:现年公元 2001年。大约 1776 年前,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 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前出师表》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后人颇有颖此表为伪作者,但《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诸葛恪(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所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似指《后出师表》而言,又两《出师表》言辞、情感非常一致,后表当不会为伪作。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 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地方火烧打败曹操,与孙权, 曹操瓜分荆州(刘备只占有一小部分) ,西取益州, 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 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en )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1、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为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2、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3、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4、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5、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标涕零(本义为照着字画摹仿,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实际是写的意思。动词)

16、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17、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8、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 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 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 表结果 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 表时间 以

古今异义

出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时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扩大

引喻失义 义 适宜,

陟罚臧否 否 恶,坏,

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所以 所以 „„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自枉屈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庶竭驽钝 庶 希望,期望

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 痛心遗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偏袒和私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平民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严谨而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通假字】

1.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今义 指四季中的秋季 指商店开始营业 恰当 正义,意义批评 表示否定 表示因果关系 现指品质低劣 卑鄙下流 众多 熟练 通顺 十分憎恨 感谢 照顾私情 用布做的衣服 小心慎重 鼻涕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词类活用 】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写作背景:现年公元 2001年。大约 1776 年前,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 225 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 226 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前出师表》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后人颇有颖此表为伪作者,但《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记诸葛恪(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所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似指《后出师表》而言,又两《出师表》言辞、情感非常一致,后表当不会为伪作。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 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十年。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后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地方火烧打败曹操,与孙权, 曹操瓜分荆州(刘备只占有一小部分) ,西取益州, 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 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著有《诸葛亮集》。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en )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次)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1、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为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2、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3、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4、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5、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标涕零(本义为照着字画摹仿,这里是谦虚的说法,实际是写的意思。动词)

16、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17、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8、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 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 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 表结果 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 表时间 以

古今异义

出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时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扩大

引喻失义 义 适宜,

陟罚臧否 否 恶,坏,

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所以 所以 „„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自枉屈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庶竭驽钝 庶 希望,期望

晓畅军事 晓畅 精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 痛心遗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偏袒和私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平民

先帝知臣谨慎 谨慎 严谨而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通假字】

1.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今义 指四季中的秋季 指商店开始营业 恰当 正义,意义批评 表示否定 表示因果关系 现指品质低劣 卑鄙下流 众多 熟练 通顺 十分憎恨 感谢 照顾私情 用布做的衣服 小心慎重 鼻涕

2.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词类活用 】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


    相关文章

    [名篇鉴赏]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名篇鉴赏] 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郑伯克段于鄢 石碏谏宠州吁 齐桓公伐楚 子产不毁乡校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邵工谏厉王弭谤 赵宣子论比与党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文子室成 苛 ...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q ...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吴泓 时间:2007年10月18日 地点: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 年级:高中二年级某班 课时:1课时 师:上课前我先向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老师,今天非常有幸地认识各位.下面我 ...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2011广东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 出师表(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礻韦.董允等 ...

    九年级上册 文言文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文言文古诗词 一.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西汉(朝代)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 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是 ...

    [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

    28[出师表]导学案

    28<出师表>导学案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出师表>是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由诸葛亮亲自写作的<出师表>,是这位两朝老臣出师北伐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忠心和决心的表文,情词恳切,意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杨苏芳 教学目标 1.第一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