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的意象

诗歌常见的意象

1、 明月

1)、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寄托功名无成、岁月早逝的感伤。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明月是国家兴衰的见证。

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边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见证,往往与“乐”相配

边塞诗除了较常见的雪山大漠、戈壁长河、戍楼烽火等意象外,运用最频繁的意象主要集中在“月”与“乐”两个方面。如高适的《塞上吹笛》: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之涣的《凉州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楼

“楼”的意象在古代词曲中常以惆怅的抒情模式出现。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发闺情。词中道:“晚日寒鸦一片

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在述愁之作中,表登楼或倚楼的词和表凭阑或倚阑的词基本上可以互换。 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苏幕遮》),辛弃疾则说“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韩曙说二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浪淘沙》),张锐则说“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菩萨蛮》);冯延巳说“泪眼倚楼频独语”(《鹊踏枝》),李缘则说“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摊破洗溪沙》);张炎说“有斜阳处,却怕登楼”(《甘州》),潘舫则说“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南乡子》)。两两对照,相映成趣。而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楼是生愁的地方,亦是消愁的地方。楼何以会成为生愁或消愁之地?一字以蔽之,望。楼为制高点,登高便于极目远望。远望则可睹景怀人,睹景思乡,睹景忧其国。从而引发相应的愁绪。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张异《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人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三首词分别抒发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三种典型的愁绪,即离人之愁、羁客之愁和志士之愁。柳永《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应读作“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温庭摘《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籁洲。”邵亨贞《兰陵王》:“暮天碧,长是登临望极。松江上,云冷雁稀,立尽斜阳耿相忆。凭栏起叹息,人隔吴王故国。”反之,远望亦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王禹倡《点绛唇》:“平生事,此时凝娣,谁会凭阑意。”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谁会凭阑意”与“无人会,登临意”,以今天的语言出之,即“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情”和“无人领会我

登楼远眺的心情”。从这两首宋词的语境及主旨来看,“凭阑意”与“登临意”无疑是忧愁的一个借代,只是忧愁之内涵有别,前者为怀才不遇抱负难酬之惆怅;后者为故土沦丧收复无日之怨恨。更可叹的是,登楼远望甚至反而会加重内心的烦忧苦闷。借用李清照的一句词,那便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萧》)。

3、水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作为意象,主要有两种暗示,一是暗示时间,二是暗示情绪愁思。

暗示时间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暗示时移世易、朝代更替的。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宋代王安石词《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等等,都以水自然流逝来暗示时代变迁,给人颇多伤感。

第二类是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如宋代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辛弃疾词中的《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等,表现了诗人们一方面歌颂古代英雄之业绩,另一方面也慨叹人生之短促,给后人以启迪。

第三类是暗示事物的盛衰变化。如柳永词《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杜牧《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情趣愁思的意象。如唐代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温庭筠的《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五代冯延巳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欧阳修词《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红楼梦》中诗句:“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上述这些以水暗示愁思的词句,有两个

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暗示愁思的不断涌现,源源不断,比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视觉感、触觉感沟通心中那种不可捉摸的愁绪,从而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愁的深情

4、花

花作为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暗示出下列几种意义: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表现对自己个人身世的哀伤;表示世事的变化。

如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张先词《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经。”晏殊词《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另一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另一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杆尽日风。”等等这些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

唐李商隐的《落花》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唐张泌的诗《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

柳永的词《玉蝴蝶》:“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个人自己身世的哀伤。

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如此等等,都是表示世事的变化。到春花秋月,如烟往事便顿现目前,思绪便回溯到过去,沉醉在时间的流程中。闺阁女子目睹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多情诗人看到春华秋实,便联想自己的境遇。这种以花表白、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离合和世事无常的感叹常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梧桐:凄苦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7、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鶗鴃,鹧鸪,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

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声与“行不得也,哥哥”声音非常相似,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8、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9、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0、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1、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12、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3、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

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14、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15、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16、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7、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

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8、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9、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20、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1、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诗歌常见的意象

1、 明月

1)、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寄托功名无成、岁月早逝的感伤。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明月是国家兴衰的见证。

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边塞凄苦生活、相思生活的见证,往往与“乐”相配

边塞诗除了较常见的雪山大漠、戈壁长河、戍楼烽火等意象外,运用最频繁的意象主要集中在“月”与“乐”两个方面。如高适的《塞上吹笛》: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鸣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之涣的《凉州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楼

“楼”的意象在古代词曲中常以惆怅的抒情模式出现。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中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发闺情。词中道:“晚日寒鸦一片

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在述愁之作中,表登楼或倚楼的词和表凭阑或倚阑的词基本上可以互换。 范仲淹说“明月楼高休独倚”(《苏幕遮》),辛弃疾则说“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韩曙说二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浪淘沙》),张锐则说“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菩萨蛮》);冯延巳说“泪眼倚楼频独语”(《鹊踏枝》),李缘则说“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摊破洗溪沙》);张炎说“有斜阳处,却怕登楼”(《甘州》),潘舫则说“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南乡子》)。两两对照,相映成趣。而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楼是生愁的地方,亦是消愁的地方。楼何以会成为生愁或消愁之地?一字以蔽之,望。楼为制高点,登高便于极目远望。远望则可睹景怀人,睹景思乡,睹景忧其国。从而引发相应的愁绪。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柳永《八声甘州》:“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张异《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人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三首词分别抒发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三种典型的愁绪,即离人之愁、羁客之愁和志士之愁。柳永《蝶恋花》:“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应读作“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温庭摘《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籁洲。”邵亨贞《兰陵王》:“暮天碧,长是登临望极。松江上,云冷雁稀,立尽斜阳耿相忆。凭栏起叹息,人隔吴王故国。”反之,远望亦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王禹倡《点绛唇》:“平生事,此时凝娣,谁会凭阑意。”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谁会凭阑意”与“无人会,登临意”,以今天的语言出之,即“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情”和“无人领会我

登楼远眺的心情”。从这两首宋词的语境及主旨来看,“凭阑意”与“登临意”无疑是忧愁的一个借代,只是忧愁之内涵有别,前者为怀才不遇抱负难酬之惆怅;后者为故土沦丧收复无日之怨恨。更可叹的是,登楼远望甚至反而会加重内心的烦忧苦闷。借用李清照的一句词,那便是“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萧》)。

3、水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作为意象,主要有两种暗示,一是暗示时间,二是暗示情绪愁思。

暗示时间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暗示时移世易、朝代更替的。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宋代王安石词《桂枝香》:“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等等,都以水自然流逝来暗示时代变迁,给人颇多伤感。

第二类是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如宋代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辛弃疾词中的《鹧鸪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等,表现了诗人们一方面歌颂古代英雄之业绩,另一方面也慨叹人生之短促,给后人以启迪。

第三类是暗示事物的盛衰变化。如柳永词《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杜牧《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情趣愁思的意象。如唐代白居易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温庭筠的《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五代冯延巳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煜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欧阳修词《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红楼梦》中诗句:“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上述这些以水暗示愁思的词句,有两个

特点:一是以水的流动暗示愁思的不断涌现,源源不断,比喻愁之多;二是以水的视觉感、触觉感沟通心中那种不可捉摸的愁绪,从而以通感的修辞方式表示愁的深情

4、花

花作为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暗示出下列几种意义: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表现对自己个人身世的哀伤;表示世事的变化。

如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张先词《天仙子》:“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经。”晏殊词《浣溪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另一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欧阳修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另一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杆尽日风。”等等这些都是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

唐李商隐的《落花》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唐张泌的诗《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宋晏几道的《临江仙》词:“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的。

柳永的词《玉蝴蝶》:“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等等这些都是表现对个人自己身世的哀伤。

李煜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另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如此等等,都是表示世事的变化。到春花秋月,如烟往事便顿现目前,思绪便回溯到过去,沉醉在时间的流程中。闺阁女子目睹春花凋零,便悲叹韶华即逝,芳龄不再;多情诗人看到春华秋实,便联想自己的境遇。这种以花表白、传达对春天的惋惜、哀伤,对离人、恋人的思忆、眷恋,对离合和世事无常的感叹常含有对人这一生命本体的关怀。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梧桐:凄苦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7、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鶗鴃,鹧鸪,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

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声与“行不得也,哥哥”声音非常相似,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8、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9、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0、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1、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12、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3、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

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14、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15、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16、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7、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

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8、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9、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20、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1、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1.田园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田园杂兴>) 常见风格:冲淡宁静.平实质朴 常用意象:田园.山水.林木.庄稼.家禽. 家畜 常见思想感情: A.表达对现实的 ...

    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归类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稍加整理说明.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 ...

    古诗词鉴赏常见考题格式综合

    古诗词鉴赏常见考题格式综合 教学目标:归纳常见高考诗歌鉴赏题类型及答题方法 配发资料: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学案 教学方法:以练为主,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诗歌鉴赏自2002年始,便采用主观题形式,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 ...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一.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 ...

    一树梨花一溪月

    2016年高考语文卷共9套,包括3套全国卷,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各1套,都考查了诗歌鉴赏题.在选材上,命题者紧紧抓住唐宋诗词.元曲这一主流文体,突出唐宋诗词的绝对地位,除山东卷选择元曲之外,其他试卷均选用了唐宋诗词:在命题方式 ...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第一次作业优秀案例

    高中语文-微课程-易艳 作者:易艳 学校: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创建时间:2014-07-18 07:07 浏览数:794 质量评价结果:优秀  指导教师 张照胜 优秀 2014-07-18 08:36 整个环节设计完整清晰,教学过程层层推进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古代诗歌鉴赏篇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一.思想感情.语言特色 1.体会思想情感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 ...

    论古代诗歌的柳意象(1)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学 院: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8 日 论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 摘要 起源于<诗经>中的柳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它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且表现力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