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站成一棵树

  摘要:人职教师适应教学后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成长期。本文论述了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的特点、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专业成长注意的问题,认为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应从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几方面提高自己。

  �键词: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追求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8 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师的第一成长期及特点

  

  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一个教师历经职初的懵懂、模仿和适应,具备了较为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后,强烈希望建立自己的教学能力,将进入对教学的主动探索阶段,教学水平呈高速发展态势,我们将此阶段称作教师的第一成长期。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费斯勒(Fessler)教授提出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认为,处在能力建立阶段的教师,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都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国内学者认为,教师经历上岗适应期(或称作角色适应期)后将进入快速成长期(或称作主发展阶段),从发展速度看,30岁上下是最高点。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第一成长期教师教龄集中在3-10年,年龄一般在26-35岁之间。他们�注教学情景,努力寻找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教学比较成熟,处于确认与渴望变革之中。善于接受与吸收新观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有较为强烈的继续进修与深造愿望。

  

  2 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的专业追求

  

  2.1成长目标

  全面发展教学基本功,精心设计完善教学,形成教学技巧,初步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加快实现教师生涯的第一次蜕变,成为优秀青年教师。

  

  2.2专业追求

  2.2.1教学设计的完善

  历经适应期教学实践,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渐丰富,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比较熟悉,但教学设计往往难以超越教材,因此,完美的教学设计成为教师的强烈追求。以下3方面是此阶段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1)问题情境的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化学问题情境应具备3个要素:未知的化学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化学问题)。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的能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使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能力基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笔者在原电池(必修)教学中,设置下列问题情境:①展示干电池(1号、5号、7号等)、纽扣电池、铅蓄电池、摄像机电池、手机电池等实物,提出问题:它们的电流从何而来?②利用导线、灵敏电流计、钥匙(铜质、铝质)、西红柿,演示制作水果电池。为什么可以产生电流?③按下列3步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Cu片、zn片分别插入稀H2SQ中;cu片、zn片平行插入稀H2S04中,并用导线连接;cu片、zn片平行插入稀H2SO中,并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提出系列问题:cu片、zn片分别插入稀H2SO4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当cu片、zn片用导线连接后,现象有何变化?连接灵敏电流计后有什么现象?这个装置可以产生电流,可以把它称作什么?在Cu-Zn-H2SO4电池中,zn为什么会逐渐溶解,cu上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④教师演示用氢氧燃料电池原理装置播放生日贺卡、播放宇宙飞船上氢氧燃料电池提供电能的视频,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流从何而来?设计意图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电池的展示、水果电池的制作,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化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问题隋境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通过氢氧燃料电池的用,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拓宽的视野。贯彻必修模块“生活(生产)→化学→生活(生产)”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素养。

  在原电池(选修)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情境:①演示Cu-Zn-H2SO4电池产生电流实验,提出问题:C2上为什么会产生气泡?zn上为什么也产生气泡?②zn上产生气泡,对原电池产生电流有无影响,为什么?③怎样可以避免zn上产生气泡?④实验演示增加盐桥的Cu-Zn电池中,锌片上不再有气泡产生,为什么?设计意图是:从必修模块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引导学生�注Cu上产生气泡,转移到zn上产生气泡,引发学生思考,逐步转入对盐桥的认识和讨论深化原电池原理的学习,以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落实选修模块“生活(生产)或必修模块问题一化学一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方法。

  同一教学内容的两种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源于模块教学要求的不同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

  (2)课堂教学的预设。一个成熟教师的备课不仅有科学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对教学的预设,以应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重难点知识突破时一种方法不行,应该换用哪种方法;学生讨论出现卡壳现象的可能原因及调整方案;化学实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补救措施,等等。只有这些内容的真正落实,才能保证备课的效益;也只有这些内容的真正落实,才能换来教师在课堂上从容自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化学实验功能的开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如果缺少了实验,化学教学将会失去色彩。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实验,挖掘学校、家庭实验资源,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改进,新实验技术和手段(如手持技术)的应用探索等,都是极富魅力和挑战的课题。如果能够积极尝试,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教学空间,还可以铸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2.2教学技巧的提升

  青年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技巧。化学课堂导入技巧、课堂提问与作答技巧、突破难点的技巧、有效课堂组织技巧,等等,涵盖着课堂的方方面面。青年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他人,才能形成教学技巧;青年教师也只有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外在技巧”的内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技巧。而这一切,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出汗水,用心揣摩。

  2.2.3教学经验的积累

  (1)建立个人教学档案。搜集、整理别人的教学资料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电子设备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笔者手抄、复印了大量《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刊登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并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编制目录、采用档案袋管理,极大的方便了教学,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资料至今还保存在书橱里,依然是我教学的重要资源;进入21世纪,我曾利用Excel整理订阅期

刊上的教学资源,建立目录和内容简介,查找起来更加便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丰富,现在建立电子教学档案成为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我的化学教学资源库日渐完善、更加实用。平时上课,相同课题的教学设计可以直接参考;遇到上公开课、研究课时,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借以激发备课灵感;研讨会交流发言或进行教学研究时,选用别人的资料可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丰富谈话内容。且不说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在资料的整理与使用过程中,能够走进他人的世界,更好地理解智者的教育思想,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

  整理自己的教学资料是升华直接经验的过程。个人教学资料范围很广如课本、备课本、听课本、读书笔记,等等,处处留有你成长和教学的痕迹,是你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备课本,可以作为新一轮教学的直接参考,若将不同时期的备课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教学观念变化的轨迹,提炼教学思想。笔者曾对比自己在1990、1995、2000年三次执教“原电池”的教学设计,撰写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一一三次执教‘原电池’的实践与思考”,对自己10年教学理念的变化和以后的教学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此文发表在《化学教育》2005年第10期上。

  (2)书写教学反思。反思的重要性容易被教师所认识,但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反思仅仅停留在思考层面是肤浅的,只有流露笔端、跃然纸上,才能深化认识、提升水平。青年教师应坚持每节课写课后反思,每周写教学周记,最好能做到每天写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是最适合教师、最容易写好而又最有效的教学反思形式,也最适合第一成长期教师书写。值得说明的是,此阶段教师处在教学技能的完善和教学技巧的提升时期,教学经验有一定的闭锁性,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才是最有效的。

  2.2.4科研能力的开发

  “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已经被学术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对于教育科研能力,开发越早对教师成长越有利。“小课题研究”以“贴近教师生活、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研究周期短、结题自由、成果灵活多元”等特点,成为教师喜闻乐见的教育科研新形式,它针对教师个体,关注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关注教师自身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成为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诸如“与物质的量相关的概念学生为什么不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为什么出错”、“有机化学知识的入门难点在哪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咋这么难”等教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小课题研究”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适合青年教师学做研究,一定尽早进行尝试。

  

  3 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

  

  3.1急于求成

  处于第一成长期前期的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急于求成。这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有的教师因“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我用心讲过3遍学生仍昕不懂”而发火,有的教师因“已经是第5次做分组实验,学生的操作还是一团糟”而懊恼,有的教师为“我很努力,教学成绩也不错,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荣誉”而郁闷……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慢”的过程,必须遵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按照“大”“小”呼应,“远”“近”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期规划和主题规划,避免成长过程中好高骛远、急躁冒进的不良情绪侵袭,在一步一个风景的愉悦欣赏和自我激励中,走近精彩的教学世界。

  

  3.2迷失方向

  处于第一成长期中后期的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迷失方向。如果排除专业规划缺失或不科学等原因,大多数教师是由于心理意义上的高原现象带来的挫败感所致。此时的高原现象抑或是因为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抑或是因为缺乏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找准原因,调整策略,才能激活自己的内驱力,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创造“永不止步”的成长格局。

  第一成长期是教师发展的黄金期,青年教师一定把握机遇,有效地实现教学策略的完善和教学技巧的提升,为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摘要:人职教师适应教学后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成长期。本文论述了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的特点、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专业成长注意的问题,认为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应从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几方面提高自己。

  �键词: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追求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8 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师的第一成长期及特点

  

  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一个教师历经职初的懵懂、模仿和适应,具备了较为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后,强烈希望建立自己的教学能力,将进入对教学的主动探索阶段,教学水平呈高速发展态势,我们将此阶段称作教师的第一成长期。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费斯勒(Fessler)教授提出的教师生涯循环论认为,处在能力建立阶段的教师,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都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

  国内学者认为,教师经历上岗适应期(或称作角色适应期)后将进入快速成长期(或称作主发展阶段),从发展速度看,30岁上下是最高点。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第一成长期教师教龄集中在3-10年,年龄一般在26-35岁之间。他们�注教学情景,努力寻找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教学比较成熟,处于确认与渴望变革之中。善于接受与吸收新观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有较为强烈的继续进修与深造愿望。

  

  2 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的专业追求

  

  2.1成长目标

  全面发展教学基本功,精心设计完善教学,形成教学技巧,初步具备教育研究能力,加快实现教师生涯的第一次蜕变,成为优秀青年教师。

  

  2.2专业追求

  2.2.1教学设计的完善

  历经适应期教学实践,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渐丰富,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比较熟悉,但教学设计往往难以超越教材,因此,完美的教学设计成为教师的强烈追求。以下3方面是此阶段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1)问题情境的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化学问题情境应具备3个要素:未知的化学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化学问题)。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的能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使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能力基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笔者在原电池(必修)教学中,设置下列问题情境:①展示干电池(1号、5号、7号等)、纽扣电池、铅蓄电池、摄像机电池、手机电池等实物,提出问题:它们的电流从何而来?②利用导线、灵敏电流计、钥匙(铜质、铝质)、西红柿,演示制作水果电池。为什么可以产生电流?③按下列3步骤进行学生分组实验:Cu片、zn片分别插入稀H2SQ中;cu片、zn片平行插入稀H2S04中,并用导线连接;cu片、zn片平行插入稀H2SO中,并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提出系列问题:cu片、zn片分别插入稀H2SO4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当cu片、zn片用导线连接后,现象有何变化?连接灵敏电流计后有什么现象?这个装置可以产生电流,可以把它称作什么?在Cu-Zn-H2SO4电池中,zn为什么会逐渐溶解,cu上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④教师演示用氢氧燃料电池原理装置播放生日贺卡、播放宇宙飞船上氢氧燃料电池提供电能的视频,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流从何而来?设计意图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电池的展示、水果电池的制作,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化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问题隋境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通过氢氧燃料电池的用,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拓宽的视野。贯彻必修模块“生活(生产)→化学→生活(生产)”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素养。

  在原电池(选修)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情境:①演示Cu-Zn-H2SO4电池产生电流实验,提出问题:C2上为什么会产生气泡?zn上为什么也产生气泡?②zn上产生气泡,对原电池产生电流有无影响,为什么?③怎样可以避免zn上产生气泡?④实验演示增加盐桥的Cu-Zn电池中,锌片上不再有气泡产生,为什么?设计意图是:从必修模块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引导学生�注Cu上产生气泡,转移到zn上产生气泡,引发学生思考,逐步转入对盐桥的认识和讨论深化原电池原理的学习,以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落实选修模块“生活(生产)或必修模块问题一化学一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方法。

  同一教学内容的两种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源于模块教学要求的不同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

  (2)课堂教学的预设。一个成熟教师的备课不仅有科学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对教学的预设,以应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重难点知识突破时一种方法不行,应该换用哪种方法;学生讨论出现卡壳现象的可能原因及调整方案;化学实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补救措施,等等。只有这些内容的真正落实,才能保证备课的效益;也只有这些内容的真正落实,才能换来教师在课堂上从容自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化学实验功能的开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如果缺少了实验,化学教学将会失去色彩。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实验,挖掘学校、家庭实验资源,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改进,新实验技术和手段(如手持技术)的应用探索等,都是极富魅力和挑战的课题。如果能够积极尝试,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教学空间,还可以铸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2.2教学技巧的提升

  青年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技巧。化学课堂导入技巧、课堂提问与作答技巧、突破难点的技巧、有效课堂组织技巧,等等,涵盖着课堂的方方面面。青年教师只有善于学习他人,才能形成教学技巧;青年教师也只有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外在技巧”的内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技巧。而这一切,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出汗水,用心揣摩。

  2.2.3教学经验的积累

  (1)建立个人教学档案。搜集、整理别人的教学资料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电子设备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笔者手抄、复印了大量《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刊登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并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编制目录、采用档案袋管理,极大的方便了教学,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资料至今还保存在书橱里,依然是我教学的重要资源;进入21世纪,我曾利用Excel整理订阅期

刊上的教学资源,建立目录和内容简介,查找起来更加便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丰富,现在建立电子教学档案成为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我的化学教学资源库日渐完善、更加实用。平时上课,相同课题的教学设计可以直接参考;遇到上公开课、研究课时,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借以激发备课灵感;研讨会交流发言或进行教学研究时,选用别人的资料可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丰富谈话内容。且不说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在资料的整理与使用过程中,能够走进他人的世界,更好地理解智者的教育思想,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

  整理自己的教学资料是升华直接经验的过程。个人教学资料范围很广如课本、备课本、听课本、读书笔记,等等,处处留有你成长和教学的痕迹,是你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备课本,可以作为新一轮教学的直接参考,若将不同时期的备课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教学观念变化的轨迹,提炼教学思想。笔者曾对比自己在1990、1995、2000年三次执教“原电池”的教学设计,撰写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一一三次执教‘原电池’的实践与思考”,对自己10年教学理念的变化和以后的教学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此文发表在《化学教育》2005年第10期上。

  (2)书写教学反思。反思的重要性容易被教师所认识,但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反思仅仅停留在思考层面是肤浅的,只有流露笔端、跃然纸上,才能深化认识、提升水平。青年教师应坚持每节课写课后反思,每周写教学周记,最好能做到每天写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是最适合教师、最容易写好而又最有效的教学反思形式,也最适合第一成长期教师书写。值得说明的是,此阶段教师处在教学技能的完善和教学技巧的提升时期,教学经验有一定的闭锁性,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才是最有效的。

  2.2.4科研能力的开发

  “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已经被学术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对于教育科研能力,开发越早对教师成长越有利。“小课题研究”以“贴近教师生活、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研究周期短、结题自由、成果灵活多元”等特点,成为教师喜闻乐见的教育科研新形式,它针对教师个体,关注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关注教师自身问题解决与经验提升,成为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诸如“与物质的量相关的概念学生为什么不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为什么出错”、“有机化学知识的入门难点在哪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咋这么难”等教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小课题研究”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适合青年教师学做研究,一定尽早进行尝试。

  

  3 第一成长期化学教师容易出现的问题

  

  3.1急于求成

  处于第一成长期前期的教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急于求成。这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有的教师因“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我用心讲过3遍学生仍昕不懂”而发火,有的教师因“已经是第5次做分组实验,学生的操作还是一团糟”而懊恼,有的教师为“我很努力,教学成绩也不错,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荣誉”而郁闷……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成长也是“慢”的过程,必须遵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按照“大”“小”呼应,“远”“近”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期规划和主题规划,避免成长过程中好高骛远、急躁冒进的不良情绪侵袭,在一步一个风景的愉悦欣赏和自我激励中,走近精彩的教学世界。

  

  3.2迷失方向

  处于第一成长期中后期的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迷失方向。如果排除专业规划缺失或不科学等原因,大多数教师是由于心理意义上的高原现象带来的挫败感所致。此时的高原现象抑或是因为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抑或是因为缺乏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找准原因,调整策略,才能激活自己的内驱力,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创造“永不止步”的成长格局。

  第一成长期是教师发展的黄金期,青年教师一定把握机遇,有效地实现教学策略的完善和教学技巧的提升,为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中考优秀作文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中考优秀作文 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 题目: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是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成 ...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_55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生命如风.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叹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痕迹.而我却跋山涉水,在历史里淘金沙,寻找它的真谛: 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追寻那灼灼其华的桃花: 赤日炎炎的夏天,我追寻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 ...

    六年级语文调研试卷(一)

    六年级语文调研试卷(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你一定行!卷面分3分)) 一. 基础知识.(前7题每题2分,总计38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杂乱无章 浮想连翩 与人为善 易无反掌 B 学无止境 无师自通 ...

    大学生党课结业总结:党课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总是悄无声息的溜走,转眼间党课就走入了尾声.多希望这时间能不前不进,好够我奢侈的享用.可惜,时间永远将我抛在身后,令我只能盼见它朦胧的背影.如果无法抓住它,我只愿好好体会它,一分一秒的感受着,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如果无法 ...

    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诗的第2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你"各代表什么? (2)在诗的第4节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_____" ...

    新材料作文一则

    新材料作文一则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 ...

    一株行走的草阅读答案

    篇一:一株行走的草阅读答案 一株行走的草(阅读题)急求我来到广阔的草原上,被细微的声音吸引. 那是自草原底层所发出的,牧草舒络筋骨的声音:也是被风吹袭时,草尖与游云相互拥舞的声音.那是人声交错的世界_百度作业帮 一株行走的草(阅读题)急求我 ...

    一棵树的冬天和春天

    2016-05-13 10:01 | 豆瓣:游佐中 01 上海植物园里有一棵元宝枫,在温室的前边. 我大学时和寝室同学去植物园野餐,路过这棵树.那会儿还是比较寒冷的冬季,它并没有展现出让人留意的特质.所以即使在它的不远处拍过合照,它也没有在 ...

    雨中的树观后感

    雨,长久以来都是情愫与感性的代表,缱绻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干净玲珑剔透,"细雨,烟雨,乌篷雨,狐狸雨,斜风细雨,烟雨凄迷,好雨知时节,夜来风雨声,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雨连江夜入吴,"不一而足.人们在雨中抒发感叹,在雨中俯仰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