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汉字与古代婚姻习俗

趣谈汉字与远古婚姻习俗的关系

如今汉字的发展史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大体可以分为古文字史和今文字史,最早的汉字可以从三千多年前的的甲骨文算起,然后经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关于汉字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碶刻说,八卦说,结绳说,还有仓颉造字等等,但我始终认为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中不断加以完善,一直到今天汉字仍旧在随着生活的改变不断变化,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那么汉字与远古的婚姻有什么关系的呢?据考古发现,我国远古的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开始,群婚制包括血缘婚姻和族外婚姻,什么是群婚呢?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个男子保持婚姻关系,这也是后来 “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因,《吕氏春秋 恃君览》:“昔太古常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 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可见,当时男女不分长幼,亲戚,兄弟,姐妹和夫妇,大家生活在一起,男女关系更是不媒不聘的杂游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婚姻形式,实行不同部落人们之间的群体通婚,即族外婚姻,排斥了血亲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管哪一阶段它们仍旧属于群婚,所以结果是一样的:子女只知母不知父。而这一习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姓”字来说明,《说文解字》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意思是: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缘的标志,而正与其字形之造义相契合,

从女从生,是个会意字,表示由女人所生,因此要跟随母姓。显然,造“姓”字时,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所以姓字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群婚习俗,因为知母不知父,孩子的血统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所以必须随母亲的姓,根据这种文化背景,古人也就造出了一个从女的“姓”字来。此外,“后”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人之形”。而甲骨文中,后像妇女产子之形,后来“后”又引申为皇后,君后之意,为何要用后字来表示此意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字形,在造字之初,后并非指男子,而指女人,并且是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女人之所以可以做首领很大程度维系在她的生育能力上,这也与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显然这是母系社会的写照,而这一时期中,与母权制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也只有群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发展到专偶制,即一夫一妻制,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男人掌握了统治权,以后各朝代出现的太后,皇后,这样的称呼,虽有较高的权力,但不如母权时代。

从前面对“姓”“后”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群婚是与母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群婚造成了“知母不知父”的结果,人们也只能从母得姓。

既然谈论婚俗,“婚”字也就不可避免,《说文解字》:“婚,归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个会意字,从女可以理解,可从昏又作何解释呢?这与抢婚的习俗有关,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它的特点就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家人同意,也就是说在女子及其家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男子

将女子劫走,做自己的妻子。显然这种婚娶方式免不了引起冲突,为了避免女方家庭的抵抗,便于逃走,所以抢婚时选在日落天黑时进行,因此古人在造字时便从女从昏组成婚字。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有类似的婚俗,瑶族有一种迎亲方式:夜晚,男方结伙高举火把冲向女方家中抢走女方,半路上,女方家人再抢回新娘,男女双方互抢几次之后,新娘新郎偷偷溜出队伍,于是双方停止战斗,一起享受婚宴,这虽然类似与抢婚,毕竟,只保留了抢婚的形式,二者具有实质的不同,男女双方肯定要交往过,双方家人也都同意,所以相信“婚”字正是这种习俗的记录,其实说到婚俗,有许多汉字与此相关,比如婚、嫁、娶、媒、聘等。最有意思的属“抢婚”了。

关于抢婚,“娶”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取与娶是一对古今字,前者为古字,后者为今字,《说文解字》对二字的解释如下: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两字都是会意字,可是“取”为何又成了娶妻的“娶”呢?《说文解字》中“取”的甲骨文是

趣谈汉字与远古婚姻习俗的关系

如今汉字的发展史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大体可以分为古文字史和今文字史,最早的汉字可以从三千多年前的的甲骨文算起,然后经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关于汉字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碶刻说,八卦说,结绳说,还有仓颉造字等等,但我始终认为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中不断加以完善,一直到今天汉字仍旧在随着生活的改变不断变化,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那么汉字与远古的婚姻有什么关系的呢?据考古发现,我国远古的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开始,群婚制包括血缘婚姻和族外婚姻,什么是群婚呢?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个男子保持婚姻关系,这也是后来 “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因,《吕氏春秋 恃君览》:“昔太古常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 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可见,当时男女不分长幼,亲戚,兄弟,姐妹和夫妇,大家生活在一起,男女关系更是不媒不聘的杂游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婚姻形式,实行不同部落人们之间的群体通婚,即族外婚姻,排斥了血亲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管哪一阶段它们仍旧属于群婚,所以结果是一样的:子女只知母不知父。而这一习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姓”字来说明,《说文解字》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意思是: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缘的标志,而正与其字形之造义相契合,

从女从生,是个会意字,表示由女人所生,因此要跟随母姓。显然,造“姓”字时,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所以姓字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群婚习俗,因为知母不知父,孩子的血统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所以必须随母亲的姓,根据这种文化背景,古人也就造出了一个从女的“姓”字来。此外,“后”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人之形”。而甲骨文中,后像妇女产子之形,后来“后”又引申为皇后,君后之意,为何要用后字来表示此意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字形,在造字之初,后并非指男子,而指女人,并且是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女人之所以可以做首领很大程度维系在她的生育能力上,这也与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显然这是母系社会的写照,而这一时期中,与母权制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也只有群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发展到专偶制,即一夫一妻制,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男人掌握了统治权,以后各朝代出现的太后,皇后,这样的称呼,虽有较高的权力,但不如母权时代。

从前面对“姓”“后”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群婚是与母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群婚造成了“知母不知父”的结果,人们也只能从母得姓。

既然谈论婚俗,“婚”字也就不可避免,《说文解字》:“婚,归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个会意字,从女可以理解,可从昏又作何解释呢?这与抢婚的习俗有关,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它的特点就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家人同意,也就是说在女子及其家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男子

将女子劫走,做自己的妻子。显然这种婚娶方式免不了引起冲突,为了避免女方家庭的抵抗,便于逃走,所以抢婚时选在日落天黑时进行,因此古人在造字时便从女从昏组成婚字。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有类似的婚俗,瑶族有一种迎亲方式:夜晚,男方结伙高举火把冲向女方家中抢走女方,半路上,女方家人再抢回新娘,男女双方互抢几次之后,新娘新郎偷偷溜出队伍,于是双方停止战斗,一起享受婚宴,这虽然类似与抢婚,毕竟,只保留了抢婚的形式,二者具有实质的不同,男女双方肯定要交往过,双方家人也都同意,所以相信“婚”字正是这种习俗的记录,其实说到婚俗,有许多汉字与此相关,比如婚、嫁、娶、媒、聘等。最有意思的属“抢婚”了。

关于抢婚,“娶”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取与娶是一对古今字,前者为古字,后者为今字,《说文解字》对二字的解释如下: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两字都是会意字,可是“取”为何又成了娶妻的“娶”呢?《说文解字》中“取”的甲骨文是


    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合集)

    中华民族文化荟萃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趣话系列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王岳川) 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三糊涂: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集体趴下的 三糊涂:中国传统知 ...

    四明浮槎客笔下的日本

    异国形象:作为兽类的日本 --四明浮槎客笔下的日本 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晚清以来很多中国人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亲身体验文献中早已知道的日本.可是文献的日本与现实的日本有差距.四明浮槎客就以想象的日本解读眼前的日本,时时以 ...

    汉字与两性文化

    汉字与两性文化 [摘要] 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将着重讨论两性文化中"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家庭 ...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的规定和对策原则.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 ...

    中国书法大全,魅力汉字,汇集篆.隶.草.行.楷等五大书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本专题将带您走进书法艺术殿堂,领略传统文化的美丽风景! 关注专题微博加关注 加关注 转帖至 人 ...

    遨游汉字王国读后感

    神奇的汉字 --第五单元综合学习总结体会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但是,你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通过第五单元对汉字的学习,我重新认识了汉字.我从语文书中看到,汉字非常神奇,可以编成字谜,闲暇之余寓教于乐,"此 ...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 Foreign Language <中国历史文化> 课 程 标 准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

    端午节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 ...

    汉族丧葬仪式研究综述(修改稿一)

    汉族丧葬仪式民俗研究综述 从古至今,死亡都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死亡而举行的葬礼也是人生礼仪中最为繁杂隆重的一项仪式活动"1.人们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来追念死者,安抚生者.丧葬仪式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蕴含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