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收入在结构和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相比建国初期,虽然人均国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远不及财政收入的增幅。这从某重程度上说明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而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并没有充分得到合理的利用。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引出财政收入在组成结构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国民收入;福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10.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21-02   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 080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14 562亿元,增长率21.3%。同期,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比上年增长 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远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幅。福利经济学认为,只有当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充分与国民分享,即国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一致,才能使国民幸福感最高。而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要求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   一、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是一国保持健康运转、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模式,国家应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可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国有企业的利润,发行国债,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向我国政府提供援助等非税收入和税收一起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   从各部分所占比例上看,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 080亿元,各项税收之和为68 281亿元,除去在账务上冲减财政收入的出口退税后,实际余额为60 954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3.37%;非税收入为9 87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1.89%。具体税种见表1。   二、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成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从财政收入的组成结构上看,国内增值税占总税收收入的30%,该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税率为17%。这项税种通过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征收,无形中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从商品流通的终端,即消费者的角度看,其增加了商品的售价,流通中的税收成本最终都需要由消费者承担。这样一来,在税收增加的同时,一方面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给央行控制通胀带来阻碍。此外,对增值税的过度依赖还会抑制消费。由于增值税的税收机理就是消费越多征税越多,所有的税收都附加进了商品的价格中,只要消费就会收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消费的欲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依靠出口向依靠消费的转变。   另外,2010年车辆购置税为1 792亿元,仅占税收总额的2.63%。笔者认为,此项税收比重偏低。汽车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虽然不排除有低收入人群购买汽车的可能,但是有能力购买汽车的绝大多数都不属于该群体,向这些拥有一定资产可以支付得起汽车开销的人群征收如此之少的税,显然不太合适。   再者,2010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幅为22.5%,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幅为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4.9%,个税增幅明显高于人均收入增幅。虽不排除完善税收体制、加强监管之前未缴税的群体补缴的情况,但此原因不至于形成如此明显的增幅。合理的解释应是收入增加的同时赋税也在提高,且税收增幅快于收入增幅,可支配收入相对值下降。   (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收入的使用也存在某些问题,首先,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行政性支出由占财政收入的4.71%,而2006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8.73%,其增速高于GDP和国民收入的增速,其中,仅2009一年,三公消费额就达到了9 000亿元,开支巨大。   其次,国家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群图的转移支付上分配资金比例偏小。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但由于基数小,所以净增量不高,不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再者,财政对国企的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国家对国企的补贴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给脆弱而又重要的民族产业提供了保护,但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容易产生依赖,丧失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国家对亏损国企的补贴也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财政对某些已获得暴利的垄断国企仍进行高额补贴,显然更不合适。   三、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增值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总税收中的比例,合理制定个税征收标准   国家财政应着力于改变依靠增值税,即消费收税的方式,转变为依靠个税,收入征缴税费的模式由多消费多收税转变为多收入多收税,提高民众消费积极性。另外,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个税征收体制,取消个税起征点,改为全民缴税。同时,注意拉开税收等级差距:对低收入者只收取象征性的税费;对中产阶级人群的税收标准维持现状;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幅度,让富人承担主要的税收负担。这样,第一可以培养全体公民自觉缴税的意识,第二有利于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二)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税种”的税费   例如,提高汽车购置税,向150�以上的住宅开征房产税和对奢侈品附加高额税费等,适当提高中高收入人群,尤其是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三)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压缩开支   控制公务员工资涨幅,合理管制三公消费,严查贪污腐败,政府的行政性支出勇于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加大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让财政支出更多的向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四)有步骤地实施减税计划   降低整体税率,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升国民幸福感,还能刺激消费,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而税收减少的部分可由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方式予以冲抵。此外,减少对产能落后的亏损国企的补贴,鼓励国企间,国企与民企间的重组和兼并,停止对垄断暴利国企的补贴,让国企产生的利润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国家和人民在考虑如何“挣钱”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花钱”。国家仍需要发展,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如何将有限的财政收入合理地分配给最需要资金的部门,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以及如何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能尽可能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这都是值得经济学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曲振涛,于树彬,王曙光.关于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6).   [2] 李德森,许光建.中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原因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   [3] 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3).   [4] 王定娟,孙秀凤.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6,(17).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相比建国初期,虽然人均国民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远不及财政收入的增幅。这从某重程度上说明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而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并没有充分得到合理的利用。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引出财政收入在组成结构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收入;国民收入;福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10.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21-02   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 080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14 562亿元,增长率21.3%。同期,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比上年增长 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远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幅。福利经济学认为,只有当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充分与国民分享,即国民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相一致,才能使国民幸福感最高。而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要求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   一、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构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渠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起来的各项收入的总称,是一国保持健康运转、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模式,国家应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可见,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国家机关的各项收费,国有企业的利润,发行国债,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向我国政府提供援助等非税收入和税收一起为国家财政提供了资金。   从各部分所占比例上看,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为83 080亿元,各项税收之和为68 281亿元,除去在账务上冲减财政收入的出口退税后,实际余额为60 954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3.37%;非税收入为9 87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1.89%。具体税种见表1。   二、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成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从财政收入的组成结构上看,国内增值税占总税收收入的30%,该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税率为17%。这项税种通过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征收,无形中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从商品流通的终端,即消费者的角度看,其增加了商品的售价,流通中的税收成本最终都需要由消费者承担。这样一来,在税收增加的同时,一方面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给央行控制通胀带来阻碍。此外,对增值税的过度依赖还会抑制消费。由于增值税的税收机理就是消费越多征税越多,所有的税收都附加进了商品的价格中,只要消费就会收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消费的欲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依靠出口向依靠消费的转变。   另外,2010年车辆购置税为1 792亿元,仅占税收总额的2.63%。笔者认为,此项税收比重偏低。汽车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虽然不排除有低收入人群购买汽车的可能,但是有能力购买汽车的绝大多数都不属于该群体,向这些拥有一定资产可以支付得起汽车开销的人群征收如此之少的税,显然不太合适。   再者,2010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幅为22.5%,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增幅为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4.9%,个税增幅明显高于人均收入增幅。虽不排除完善税收体制、加强监管之前未缴税的群体补缴的情况,但此原因不至于形成如此明显的增幅。合理的解释应是收入增加的同时赋税也在提高,且税收增幅快于收入增幅,可支配收入相对值下降。   (二)使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收入的使用也存在某些问题,首先,据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国家行政性支出由占财政收入的4.71%,而2006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18.73%,其增速高于GDP和国民收入的增速,其中,仅2009一年,三公消费额就达到了9 000亿元,开支巨大。   其次,国家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群图的转移支付上分配资金比例偏小。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在这些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但由于基数小,所以净增量不高,不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再者,财政对国企的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国家对国企的补贴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给脆弱而又重要的民族产业提供了保护,但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容易产生依赖,丧失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国家对亏损国企的补贴也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财政对某些已获得暴利的垄断国企仍进行高额补贴,显然更不合适。   三、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增值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在总税收中的比例,合理制定个税征收标准   国家财政应着力于改变依靠增值税,即消费收税的方式,转变为依靠个税,收入征缴税费的模式由多消费多收税转变为多收入多收税,提高民众消费积极性。另外,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个税征收体制,取消个税起征点,改为全民缴税。同时,注意拉开税收等级差距:对低收入者只收取象征性的税费;对中产阶级人群的税收标准维持现状;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幅度,让富人承担主要的税收负担。这样,第一可以培养全体公民自觉缴税的意识,第二有利于平衡社会财富的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二)增加“中高收入人群税种”的税费   例如,提高汽车购置税,向150�以上的住宅开征房产税和对奢侈品附加高额税费等,适当提高中高收入人群,尤其是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方面的作用,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三)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压缩开支   控制公务员工资涨幅,合理管制三公消费,严查贪污腐败,政府的行政性支出勇于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加大财政在科教文卫以及对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让财政支出更多的向保障民生的方向倾斜,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四)有步骤地实施减税计划   降低整体税率,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升国民幸福感,还能刺激消费,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变,而税收减少的部分可由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方式予以冲抵。此外,减少对产能落后的亏损国企的补贴,鼓励国企间,国企与民企间的重组和兼并,停止对垄断暴利国企的补贴,让国企产生的利润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国家和人民在考虑如何“挣钱”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花钱”。国家仍需要发展,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如何将有限的财政收入合理地分配给最需要资金的部门,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以及如何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又能尽可能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这都是值得经济学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曲振涛,于树彬,王曙光.关于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6).   [2] 李德森,许光建.中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原因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   [3] 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3).   [4] 王定娟,孙秀凤.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6,(17).


    相关文章

    浅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收入分配问题

    浅析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收入分配问题 摘要:已有的发展经济学面对低收入发展国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新起点后,应从收入分配制度上着手,已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去全国国民生活水平和福祉.本来针对收入不公的现象,提出了几种解决思路,并阐明了政府政 ...

    浅析我国消费税现状与改革

    税法与实务课程论文 题 浅析我国消费税现状与改革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得 分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目 目录 一.浅谈消费税---------------------------2 1.消费税的含义-------- ...

    浅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摘 要: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基本原理,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

    浅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

    浅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 ...

    中国消费现状及增加消费需求浅析

    中国消费现状及增加消费需求浅析 内容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本文浅析了我国的消费现状即影响我国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了增加消费需求的作用,从而提出了增加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关 键 ...

    浅析_营改增_后物流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_周艳

    税务论坛 浅析"营改增"后物流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周 摘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8月1日起,将"营改增"改革由上海市扩大至北京.浙江.深圳等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因此,作 ...

    浅析事业单位如何有效实行绩效工资管理

    [摘 要]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单位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本文通过 ...

    从宏观经济学浅析我国供给侧改革

    高级经济学小论文 专 业 资产评估 姓 名 周诗荟[1**********]4 评阅教师 姜翔程 2016年1月 从供给学派观点浅析我国供给侧改革 早在2012年底"新供给"学说就已经被我国一些经济学者提出,这一学说的最 ...

    浅析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作者简介:褚娟(1990-),女,汉,山东省高密市,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时期党建理论的新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两者的政策博弈也不断进入白热化阶段,两者的利益关系成为了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