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改造设计的方法解读 --以近代建筑遗产为例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5

老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改造设计的方法解读

——以近代建筑遗产为例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Modern Value and Retrofitting Design of Old Buildings

—Taking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for Example

肖振萍 彭辉华 XIAO Zhenping, PENG Huihua

摘 要 从当代文化、情感和经济三方面需求的角度对老建筑的现世价值进行分析,论述改造老建筑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性;解读现行“以恢复历史风格为改造目的”和“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改造目的”两种改造方法的发展现状及代表案例,辩证其优势和不足,分析这两种改造方法在当下所存在的无法周全考虑“原真性”与“风格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以保护为前提、扩建为手段、中性附加物为材料的可逆性改造的观点,以期为该领域工作者提供借鉴。关键词 历史建筑;老建筑;建筑空间;改造;修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value of old building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ontemporary culture, emotional and economic demand, and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retrofitting old buildings for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It also interpre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two retrofitting methods—restoring the historical style respecting the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oth of the retrofitting methods are unable to consider the contradictory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style. It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idea taking the protection as premise, expansion as the means and neutral appendages as material.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related field.

Key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s; Old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Space; Retrofit; Restoration

1 老建筑的界定

对于老建筑,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放在时空中去理解,老建筑表达的是一个过去时态,由此看来,“历史建筑”的称谓与其较为接近。伯纳德·菲尔顿(Bernard Feilden)以“时间”作为历史建筑定义的依据,认为“如果建筑克服危险而继续存在了100年的可利用状态,才具有被称为历史性的(history)真正资格”[1]。

中图分类号  TU-87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2181(2013)03-0105-05

也就是说,历史建筑必须在百年以上。在我国,建设部2003年10月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又细分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位于历史街区的其他建筑。

然而,以时限划分历史建筑只能是对其甄别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百年以上的建筑都是历史建筑,也不是说所有历史建筑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纽约的中央火车站被列为保护建筑仅是在其建成第54年,现代设计大师赖特设计的所有建筑几乎都挂上了‘历史性地标’牌子”[2]。那么历史建筑的衡量标准除了时间限定以外还有什么呢?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没有建筑遗产的街道和地区就会失去活力,建筑遗产对于城市是如此的不可或

作者简介肖振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讲师;华中师

范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59747937@qq.com

彭辉华: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讲师

ISSUE 3 JUN. 2013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106

缺”[3]。这里的活力指的是市民对历史文化的共识而显现出的对历史的认同以及情感上延续的自明性。诚然,历史文化的自明性也是历史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对于历史建筑的界定应该是出于时间性和文化自明性双重因素的综合结论。

但历史建筑并不完全等同于老建筑,老建筑比历史建筑拥有更深广的内涵。简·雅各布斯认为:“……所谓老建筑,我指的并不是博物馆之类的老建筑,也不是那些需要昂贵修复的气宇轩昂的老建筑,而是很多普遍的貌不惊人的价值不高的老建筑,包括一些破旧的建筑”[4],其所强调的博物馆以外的那些普通甚至破旧的建筑,丰富了“老建筑”概念的外延;而在民间,“老房子”是对“建筑遗产”或“旧房子”等约定俗成的称谓。综上所述,老建筑的界定范围既包括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和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也包括某些近代建筑遗产,本文的研究即主要针对近代建筑遗产这一类型的老建筑来进行。

2 老建筑改造的当代价值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Bendetto Croce)认为让历史复活是当代人的需求和兴趣,失去当下语境,历史可能一无是处。老建筑作为历史遗留的物质产物,在岁月变迁中经历了建筑肌体的老化和社会功能的衰退,逐渐变得与时代不适应,当它们不再具有任何现实价值的时候,就被荒弃遗忘,落寞于杂草丛,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反思远郊荒弃的古城、城区中被拆除的历史遗产或老建筑被赋予新语义后成为繁华热闹商圈的现象,都印证了历史建筑因为价值而存在的论点,如同克罗齐所理解的那样,当生活发展逐渐需要时,历史就会复活,恰当地解释了老建筑存在于当下的原因。

适应当代需求而得以重生的老建筑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文化研究价值

老建筑对于当代文化研究的价值或因为其中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居住过重要历史人物,或无关人物与事件,仅因其本身悠久的历史而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因此,根据老建筑具体的当代价值可以用“使用的历史性”和“时间的历史性”对其进行细分:前者以各类名人故居、革命遗址为代表,因使用人的特殊历史背景或特殊历史事件而具有纪念与教育意义;后者以园林、古城(镇)、传统街区中的建筑遗迹为代表,因对历史人文风貌的传承而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老建筑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想、艺术成就等重要信息,如同历史的镜像,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文化价值。老建筑借当代认知中对其文化的认同而具备存在意义,满足当代教育与纪念意义的情感需求和学术研究需求。2.2 情感价值

老建筑的文化情感价值是以文化自明性为基础,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而显现出的对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认 同[2]20。

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过去有着共同的记忆(从共同历史中寻求归属感),作为城市文化的根源,居民都期待这份记忆被延续,从而满足其在文化上的自明性需求,如同瑞典哲学家哈尔登(S Halden)所提到的,“除少数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最好住在一个充满记忆的环境里”[5]。老建筑在实体和空间上都满满地承载了当代人的这种心理需求。

老建筑浸染岁月,在自然力作用下,其结构、材料、形式、色彩、工艺等形态特征逐渐由整体走向解体,由全新走向陈旧,在这个过程中,老建筑

以“岁月流逝的证据形式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6]。查尔斯·诺顿(Stanley Charles Nott)写道:“我们的情感滋生于物质之中,通过视觉记忆,通过可以依托的熟悉的物体”[7]。老建筑以历史文化为线索成为城市中情感寄托的载体,例如出于某种需要(警示该建筑曾经不光彩的纳粹统治角色及苏联对其的占领事实),德国国会大厦的苏联红军涂刻被精心保留了下来,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思南路的改造吸引了前去瞻观其传统市井风貌的旅游人群,由此充分体现出老建筑的当代情感价值。2.3 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未提及遗产的经济价值,各地方保护细则中对“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也没有要 求[8]。以往的老建筑改造和维护目标大多侧重于对其历史性和艺术性的保护,避讳或淡化其经济价值,然而从市场实践来看,“对于一座历史产业建筑,修复目的不是静态的保留和封存,而是赋予新的商业价值[7]96”。不可否认老建筑的当代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从开发投资需求分析,在同等(区域位置、施工手段、改造修复目的、建筑保存程度)条件下,老建筑的维护改造项目与新建建筑项目相比,其建筑结构与材料的再利用因节约资金、缩减施工周期而更具投资优势。更重要的是,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为项目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国内外近年来古城、遗迹旅游热有力地证明了老建筑改造更符合当代投资需求。

其次,从政府管理需求分析,老建筑若长时间失于维护,其肌体表征和功能空间就会逐渐不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导致人气散失、空置率增加或贫困人群聚集。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剥离还是人为因素的损坏都将破坏了老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导致其所在区域的贬值,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与治安问题。重

图1 1933老场坊内商业空间

Fig.1 commercial space in 1933 SHANGHAI

新规划和改造老建筑不仅可以启动区感,强调“整体美感与形式的纯净”。域复兴,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例如勒·杜克(Eu g e n e E m m a n u e l 老建筑及周边区域带来新活力,同时可Vidlet-le-Duc)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加深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改造中为了追求理想的古典形式的整有利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形成。美体与纯净,将一百年多年前有计划却从国昆西市场、上海1933老场坊(图1)和未修建的尖塔建立起来,在缺乏历史武汉江汉路步行街(图2)等一系列因证据的情况下改动了壁画装饰,甚至将老建筑改造而成功运作的商业案例即自己的雕像搬入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空是对此观点的有力佐证。

间中;在中国,很多历史建筑的修复和由此可见,老建筑改造适应当代改造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运用蒙太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当代社会具有可持奇手法搜集原建筑的历史元素进行解续的经济价值。

构,以当代人的审美观指导修复工程,并不经过严格史料论证,把“可能是同3 两种基于不同价值观念的现一时期的式样”照搬到被修复的对象行改造方法

上,从视觉角度保证艺术形式的完整性,恢复当年的“历史风貌”,详参各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可将当下老类古镇中的老建筑改造可证。

建筑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法按改造目的这种改造方法借助新的技术、材细分为“恢复历史风貌”和“尊重历史料和审美观念在老建筑上留下对“历真实性”两种。

史风貌”的当代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建筑成为凝固的历史,揭示了老建筑的当3.1 以恢复历史风貌为目的的改造方法

代性。但由于不尊重建筑的“原始设该改造方法侧重艺术美和形式

计”,对老建筑的史料价值带来了一定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7

图2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

Fig.2 Jianghan pedestrian street in Wuhan

程度上不可逆转的破坏。

3.2 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目的的改造方法

该改造方法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历史真实性和建筑对象的原真性,以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为出发点,注重展现真实的历史证据,认为改造维护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建筑原始的艺术生命而不仅仅是它的艺术形式。例如埃伯顿对建筑进行修复时创造性地将建筑的历史遗留完整保存并覆盖玻璃直接展示,这样的展示手法在我国各类遗址博物馆中也经常出现。

以原真性为原则的修复谨慎地对待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避免了后人对历史遗物的误读,从学术角度来看具有积极意义。但该方式排斥为提高建筑遗产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性意义、获取建筑遗产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而进行的一切干预,故亦有其片面性。

综上所述,在老建筑改造过程中

因倾向于某种单一的价值观而对基体

ISSUE 3 JUN. 2013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108

的历史元素进行取舍并不是理想的改计是互相矛盾的。而在“原真性保护”造方式。

和“风格性保护”之间进行取舍,又似乎无论侧重于哪种价值观都会留有遗4 改造方法探讨与可逆性原则

憾,那么,怎样才能既达到“建筑原真思考

性”保护的目标又能满足“建筑实用性与艺术性”体验的需要?

4.1 当下改造设计方法存在的矛盾与老建筑改造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来解决途径

自于我们对过往记忆的眷念[9],目的是老建筑的修复、改造与再利用在当让其永远地存在下去,交付给子孙后代语境下进行,以一种与当代生活相适代。1923年建于上海外滩的汇丰银行①应的调整来保持建筑的存在价值,也就大堂穹顶上有我国存世最早最大的马是说,老建筑的改造行为具有当代价值赛克壁画②(图3),其曾因殖民地气息观和认知局限。如一幢建筑同时具有多浓厚而与当时的时代认知相抵触,被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在修复改造过程中1955年入驻的上海市政府以涂料覆盖通常忽略某一时期的历史遗存而贸然起来,直到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重新拆毁剔除,再通过新建、复制的手法丰修缮装修时才得以重现。由此,不得不富重建者认为重要的视觉元素,纯净庆幸当时改造的可逆性,才给了今天继建筑的形式语言。而对于该建筑哪一个承这样宝贵历史财富的机会,但并不是时期的价值更珍贵的判断自然与当代所有的建筑遗产都这么幸运。

人的认知相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上述案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标准。再如因为使用功能的变化,老建可逆的建筑改造工程既能保证建筑本筑原有空间不能满足当代功能需求,因身的完整,又可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此需对原建筑空间进行功能和结构改因此,在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和维护的过造,如在原本没有公共卫生间的故宫博程中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工程的可逆性。物院中利用厢房设置卫生间。对于这种改造设计手法的利弊在当代无法评4.2 工程改造可逆性的内涵与意义

判,因为它是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只能《东西方哲学大辞典》中关于“可交给历史解答。

逆性”的解释是“能从一个步骤进到另“风格性改造”和“原真性改造”一步骤并能返回到出发点”[10],即经历基于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用既要更改后还可以逆转复原。诚然,老建筑求“风格统一”又要求“保存历史痕在改造后之所以还可以复原,一定是迹”的思想来指导同一改造工程的设

由于其在工程前期并未遭到破坏性改

图3 上海外滩浦东发展银行穹顶上的马赛克壁画

Fig.3 mosaic murals on the bund of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造,施工中原基体和基面肌理得到了必要的保护,借助新材料与新技术,改造部分与原建筑部分不直接接触,因此老建筑在改建过后仍然具备复原的条件。换而言之,保护是可逆性改造的 前提。

其次,老建筑通过功能置换获得新生,改造必须满足新的使用功能的需要。如同费尔顿所言,“保护和维持文物建筑的最好方法是恰当地使用它们[11]”,为维护和提升老建筑的生命,有必要进行建筑基体加固、设备更新和功能置换。新设备的植入和功能空间的改造将难以避免地改变原建筑结构,因此,最好对原建筑空间进行扩建,从而有效避免对老建筑不必要的破坏。也就是说,扩建是老建筑可逆性改造的有效实施手段。

再次,对于一些必须在原建筑基体上施加的改造,可考虑在建筑较为隐蔽的部分,如屋顶、墙脚等处进行。但再隐蔽的改造最终也会给建筑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改造过程中以材料对比与重组的方式组合那些现存的支离破碎的构件所带来的空间新奇变化或许比改动原建筑结构更为理想。对于老建筑改造项目的材料,乔瓦诺尼补充到,“那些附加物的材料特性应是中性的,中性材料对保护对象整体所造成的依赖程度应为最小”[2]21。根据引文段落的前后分析得知,乔瓦诺尼所谓的“中性附加物”指的是玻璃、金属等现代建材,由此可见,中性附加物是施行可逆性改造的物质材料。

综上所述,可逆性改造是以保护为前提、以扩建为手段、以中性附加物为材料的设计行为,以可逆性为原则能使老建筑改造设计的过程更少受到局限与束缚。把原有建筑结构视为特殊的灵感资源,大胆的设计手段可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具时代感,在建筑被赋予全新用途后还能保存其原来的意义。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建筑的历史价值,

又吻

合当代精神,还能让后人在进行改造修复时面对一个真实的遗产而不是一堆当今技术产出的假遗址[12]。

5 结语

老建筑承载着文化研究、情感和经济三方面的当代价值,改造老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现行的改造项目可细分为“以恢复历史风格为目的”和“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目的”两种方式,但无论侧重于哪种价值观都有弊端,设计师往往游走于建筑“原真性的保护”与“建筑风格性的体验”需求之间难以取舍、无法周全。本文提出以可逆性作为老建筑改造设计的指导原则,希望能为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着片面推崇史料和情感价值而忽略社会总体发展的左倾保守主义,又存在忽视史料与文化情感价值片面推崇经济利益而乱建的冒进主义”[2]21的困境提供借鉴。注释:

① 汇丰银行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先后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现在是浦发银行。

② 此马赛克壁画也有报道称之为“世纪壁画”。

参考文献:

[1] 韩颖, 王海英, 戴军. 南京明故宫地区的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更新[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03): 52.

[2] 陆地. 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研究[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01): 16.

[3]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金衡山,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 8.[4] 简·雅各布斯. 森林的老树更茂盛——谈城市的老建筑[J]. 重庆建筑, 2007, 10(48): 57.

[5] 费尔顿. 在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中[J]. 世界建筑, 1986(03): 8-10.[6] 周卫.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7.[7] 王红军.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时间及其背景的分析[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71.

[8] 张艳华. 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9] 俞坚. 旧建筑的再生与转化[J]. 建筑与文化, 2013(02): 16.

[10] 蒋永福, 吴可, 岳长龄. 东西方哲学

大辞典[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397.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9

[11] 费尔顿. 在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

观念中[J]. 世界建筑, 1986(03): 8-10.[12] 卢峰, 陈力然. 基于资源整合的重庆

“十八梯”

片区旧城更新策略初探[J]. 室内设计, 2012, 27(03): 3-9.图片来源:图1-3:作者拍摄

图4:风

清云淡. 过客印像-上海的2003- 2004[EB/OL]. (2008-10-09)[2013-06-06]. http://feng7210.blog.sohu.com/101555953.html.

收稿日期:

2013-04-05(责任编辑:袁李姝)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5

老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改造设计的方法解读

——以近代建筑遗产为例

An Interpretation on the Modern Value and Retrofitting Design of Old Buildings

—Taking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for Example

肖振萍 彭辉华 XIAO Zhenping, PENG Huihua

摘 要 从当代文化、情感和经济三方面需求的角度对老建筑的现世价值进行分析,论述改造老建筑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性;解读现行“以恢复历史风格为改造目的”和“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改造目的”两种改造方法的发展现状及代表案例,辩证其优势和不足,分析这两种改造方法在当下所存在的无法周全考虑“原真性”与“风格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以保护为前提、扩建为手段、中性附加物为材料的可逆性改造的观点,以期为该领域工作者提供借鉴。关键词 历史建筑;老建筑;建筑空间;改造;修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value of old building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ontemporary culture, emotional and economic demand, and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retrofitting old buildings for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It also interpret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two retrofitting methods—restoring the historical style respecting the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oth of the retrofitting methods are unable to consider the contradictory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style. It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idea taking the protection as premise, expansion as the means and neutral appendages as material. It’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related field.

Keywords: Historical Buildings; Old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Space; Retrofit; Restoration

1 老建筑的界定

对于老建筑,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放在时空中去理解,老建筑表达的是一个过去时态,由此看来,“历史建筑”的称谓与其较为接近。伯纳德·菲尔顿(Bernard Feilden)以“时间”作为历史建筑定义的依据,认为“如果建筑克服危险而继续存在了100年的可利用状态,才具有被称为历史性的(history)真正资格”[1]。

中图分类号  TU-87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6-2181(2013)03-0105-05

也就是说,历史建筑必须在百年以上。在我国,建设部2003年10月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百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又细分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位于历史街区的其他建筑。

然而,以时限划分历史建筑只能是对其甄别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百年以上的建筑都是历史建筑,也不是说所有历史建筑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纽约的中央火车站被列为保护建筑仅是在其建成第54年,现代设计大师赖特设计的所有建筑几乎都挂上了‘历史性地标’牌子”[2]。那么历史建筑的衡量标准除了时间限定以外还有什么呢?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没有建筑遗产的街道和地区就会失去活力,建筑遗产对于城市是如此的不可或

作者简介肖振萍: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讲师;华中师

范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59747937@qq.com

彭辉华: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讲师

ISSUE 3 JUN. 2013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106

缺”[3]。这里的活力指的是市民对历史文化的共识而显现出的对历史的认同以及情感上延续的自明性。诚然,历史文化的自明性也是历史建筑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对于历史建筑的界定应该是出于时间性和文化自明性双重因素的综合结论。

但历史建筑并不完全等同于老建筑,老建筑比历史建筑拥有更深广的内涵。简·雅各布斯认为:“……所谓老建筑,我指的并不是博物馆之类的老建筑,也不是那些需要昂贵修复的气宇轩昂的老建筑,而是很多普遍的貌不惊人的价值不高的老建筑,包括一些破旧的建筑”[4],其所强调的博物馆以外的那些普通甚至破旧的建筑,丰富了“老建筑”概念的外延;而在民间,“老房子”是对“建筑遗产”或“旧房子”等约定俗成的称谓。综上所述,老建筑的界定范围既包括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和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也包括某些近代建筑遗产,本文的研究即主要针对近代建筑遗产这一类型的老建筑来进行。

2 老建筑改造的当代价值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Bendetto Croce)认为让历史复活是当代人的需求和兴趣,失去当下语境,历史可能一无是处。老建筑作为历史遗留的物质产物,在岁月变迁中经历了建筑肌体的老化和社会功能的衰退,逐渐变得与时代不适应,当它们不再具有任何现实价值的时候,就被荒弃遗忘,落寞于杂草丛,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反思远郊荒弃的古城、城区中被拆除的历史遗产或老建筑被赋予新语义后成为繁华热闹商圈的现象,都印证了历史建筑因为价值而存在的论点,如同克罗齐所理解的那样,当生活发展逐渐需要时,历史就会复活,恰当地解释了老建筑存在于当下的原因。

适应当代需求而得以重生的老建筑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文化研究价值

老建筑对于当代文化研究的价值或因为其中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居住过重要历史人物,或无关人物与事件,仅因其本身悠久的历史而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因此,根据老建筑具体的当代价值可以用“使用的历史性”和“时间的历史性”对其进行细分:前者以各类名人故居、革命遗址为代表,因使用人的特殊历史背景或特殊历史事件而具有纪念与教育意义;后者以园林、古城(镇)、传统街区中的建筑遗迹为代表,因对历史人文风貌的传承而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老建筑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想、艺术成就等重要信息,如同历史的镜像,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文化价值。老建筑借当代认知中对其文化的认同而具备存在意义,满足当代教育与纪念意义的情感需求和学术研究需求。2.2 情感价值

老建筑的文化情感价值是以文化自明性为基础,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而显现出的对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认 同[2]20。

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过去有着共同的记忆(从共同历史中寻求归属感),作为城市文化的根源,居民都期待这份记忆被延续,从而满足其在文化上的自明性需求,如同瑞典哲学家哈尔登(S Halden)所提到的,“除少数例外,大多数人认为最好住在一个充满记忆的环境里”[5]。老建筑在实体和空间上都满满地承载了当代人的这种心理需求。

老建筑浸染岁月,在自然力作用下,其结构、材料、形式、色彩、工艺等形态特征逐渐由整体走向解体,由全新走向陈旧,在这个过程中,老建筑

以“岁月流逝的证据形式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6]。查尔斯·诺顿(Stanley Charles Nott)写道:“我们的情感滋生于物质之中,通过视觉记忆,通过可以依托的熟悉的物体”[7]。老建筑以历史文化为线索成为城市中情感寄托的载体,例如出于某种需要(警示该建筑曾经不光彩的纳粹统治角色及苏联对其的占领事实),德国国会大厦的苏联红军涂刻被精心保留了下来,上海新天地、田子坊、思南路的改造吸引了前去瞻观其传统市井风貌的旅游人群,由此充分体现出老建筑的当代情感价值。2.3 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未提及遗产的经济价值,各地方保护细则中对“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也没有要 求[8]。以往的老建筑改造和维护目标大多侧重于对其历史性和艺术性的保护,避讳或淡化其经济价值,然而从市场实践来看,“对于一座历史产业建筑,修复目的不是静态的保留和封存,而是赋予新的商业价值[7]96”。不可否认老建筑的当代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从开发投资需求分析,在同等(区域位置、施工手段、改造修复目的、建筑保存程度)条件下,老建筑的维护改造项目与新建建筑项目相比,其建筑结构与材料的再利用因节约资金、缩减施工周期而更具投资优势。更重要的是,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为项目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国内外近年来古城、遗迹旅游热有力地证明了老建筑改造更符合当代投资需求。

其次,从政府管理需求分析,老建筑若长时间失于维护,其肌体表征和功能空间就会逐渐不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导致人气散失、空置率增加或贫困人群聚集。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剥离还是人为因素的损坏都将破坏了老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导致其所在区域的贬值,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与治安问题。重

图1 1933老场坊内商业空间

Fig.1 commercial space in 1933 SHANGHAI

新规划和改造老建筑不仅可以启动区感,强调“整体美感与形式的纯净”。域复兴,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例如勒·杜克(Eu g e n e E m m a n u e l 老建筑及周边区域带来新活力,同时可Vidlet-le-Duc)在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加深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改造中为了追求理想的古典形式的整有利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形成。美体与纯净,将一百年多年前有计划却从国昆西市场、上海1933老场坊(图1)和未修建的尖塔建立起来,在缺乏历史武汉江汉路步行街(图2)等一系列因证据的情况下改动了壁画装饰,甚至将老建筑改造而成功运作的商业案例即自己的雕像搬入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空是对此观点的有力佐证。

间中;在中国,很多历史建筑的修复和由此可见,老建筑改造适应当代改造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运用蒙太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当代社会具有可持奇手法搜集原建筑的历史元素进行解续的经济价值。

构,以当代人的审美观指导修复工程,并不经过严格史料论证,把“可能是同3 两种基于不同价值观念的现一时期的式样”照搬到被修复的对象行改造方法

上,从视觉角度保证艺术形式的完整性,恢复当年的“历史风貌”,详参各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可将当下老类古镇中的老建筑改造可证。

建筑改造项目的设计方法按改造目的这种改造方法借助新的技术、材细分为“恢复历史风貌”和“尊重历史料和审美观念在老建筑上留下对“历真实性”两种。

史风貌”的当代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建筑成为凝固的历史,揭示了老建筑的当3.1 以恢复历史风貌为目的的改造方法

代性。但由于不尊重建筑的“原始设该改造方法侧重艺术美和形式

计”,对老建筑的史料价值带来了一定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7

图2 武汉江汉路步行街

Fig.2 Jianghan pedestrian street in Wuhan

程度上不可逆转的破坏。

3.2 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目的的改造方法

该改造方法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历史真实性和建筑对象的原真性,以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为出发点,注重展现真实的历史证据,认为改造维护的根本目的是尊重建筑原始的艺术生命而不仅仅是它的艺术形式。例如埃伯顿对建筑进行修复时创造性地将建筑的历史遗留完整保存并覆盖玻璃直接展示,这样的展示手法在我国各类遗址博物馆中也经常出现。

以原真性为原则的修复谨慎地对待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避免了后人对历史遗物的误读,从学术角度来看具有积极意义。但该方式排斥为提高建筑遗产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性意义、获取建筑遗产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而进行的一切干预,故亦有其片面性。

综上所述,在老建筑改造过程中

因倾向于某种单一的价值观而对基体

ISSUE 3 JUN. 2013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108

的历史元素进行取舍并不是理想的改计是互相矛盾的。而在“原真性保护”造方式。

和“风格性保护”之间进行取舍,又似乎无论侧重于哪种价值观都会留有遗4 改造方法探讨与可逆性原则

憾,那么,怎样才能既达到“建筑原真思考

性”保护的目标又能满足“建筑实用性与艺术性”体验的需要?

4.1 当下改造设计方法存在的矛盾与老建筑改造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来解决途径

自于我们对过往记忆的眷念[9],目的是老建筑的修复、改造与再利用在当让其永远地存在下去,交付给子孙后代语境下进行,以一种与当代生活相适代。1923年建于上海外滩的汇丰银行①应的调整来保持建筑的存在价值,也就大堂穹顶上有我国存世最早最大的马是说,老建筑的改造行为具有当代价值赛克壁画②(图3),其曾因殖民地气息观和认知局限。如一幢建筑同时具有多浓厚而与当时的时代认知相抵触,被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在修复改造过程中1955年入驻的上海市政府以涂料覆盖通常忽略某一时期的历史遗存而贸然起来,直到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重新拆毁剔除,再通过新建、复制的手法丰修缮装修时才得以重现。由此,不得不富重建者认为重要的视觉元素,纯净庆幸当时改造的可逆性,才给了今天继建筑的形式语言。而对于该建筑哪一个承这样宝贵历史财富的机会,但并不是时期的价值更珍贵的判断自然与当代所有的建筑遗产都这么幸运。

人的认知相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上述案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标准。再如因为使用功能的变化,老建可逆的建筑改造工程既能保证建筑本筑原有空间不能满足当代功能需求,因身的完整,又可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此需对原建筑空间进行功能和结构改因此,在对老建筑进行改造和维护的过造,如在原本没有公共卫生间的故宫博程中要最大程度地考虑工程的可逆性。物院中利用厢房设置卫生间。对于这种改造设计手法的利弊在当代无法评4.2 工程改造可逆性的内涵与意义

判,因为它是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只能《东西方哲学大辞典》中关于“可交给历史解答。

逆性”的解释是“能从一个步骤进到另“风格性改造”和“原真性改造”一步骤并能返回到出发点”[10],即经历基于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用既要更改后还可以逆转复原。诚然,老建筑求“风格统一”又要求“保存历史痕在改造后之所以还可以复原,一定是迹”的思想来指导同一改造工程的设

由于其在工程前期并未遭到破坏性改

图3 上海外滩浦东发展银行穹顶上的马赛克壁画

Fig.3 mosaic murals on the bund of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造,施工中原基体和基面肌理得到了必要的保护,借助新材料与新技术,改造部分与原建筑部分不直接接触,因此老建筑在改建过后仍然具备复原的条件。换而言之,保护是可逆性改造的 前提。

其次,老建筑通过功能置换获得新生,改造必须满足新的使用功能的需要。如同费尔顿所言,“保护和维持文物建筑的最好方法是恰当地使用它们[11]”,为维护和提升老建筑的生命,有必要进行建筑基体加固、设备更新和功能置换。新设备的植入和功能空间的改造将难以避免地改变原建筑结构,因此,最好对原建筑空间进行扩建,从而有效避免对老建筑不必要的破坏。也就是说,扩建是老建筑可逆性改造的有效实施手段。

再次,对于一些必须在原建筑基体上施加的改造,可考虑在建筑较为隐蔽的部分,如屋顶、墙脚等处进行。但再隐蔽的改造最终也会给建筑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改造过程中以材料对比与重组的方式组合那些现存的支离破碎的构件所带来的空间新奇变化或许比改动原建筑结构更为理想。对于老建筑改造项目的材料,乔瓦诺尼补充到,“那些附加物的材料特性应是中性的,中性材料对保护对象整体所造成的依赖程度应为最小”[2]21。根据引文段落的前后分析得知,乔瓦诺尼所谓的“中性附加物”指的是玻璃、金属等现代建材,由此可见,中性附加物是施行可逆性改造的物质材料。

综上所述,可逆性改造是以保护为前提、以扩建为手段、以中性附加物为材料的设计行为,以可逆性为原则能使老建筑改造设计的过程更少受到局限与束缚。把原有建筑结构视为特殊的灵感资源,大胆的设计手段可使改造后的建筑更具时代感,在建筑被赋予全新用途后还能保存其原来的意义。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建筑的历史价值,

又吻

合当代精神,还能让后人在进行改造修复时面对一个真实的遗产而不是一堆当今技术产出的假遗址[12]。

5 结语

老建筑承载着文化研究、情感和经济三方面的当代价值,改造老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现行的改造项目可细分为“以恢复历史风格为目的”和“以尊重历史真实性为目的”两种方式,但无论侧重于哪种价值观都有弊端,设计师往往游走于建筑“原真性的保护”与“建筑风格性的体验”需求之间难以取舍、无法周全。本文提出以可逆性作为老建筑改造设计的指导原则,希望能为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着片面推崇史料和情感价值而忽略社会总体发展的左倾保守主义,又存在忽视史料与文化情感价值片面推崇经济利益而乱建的冒进主义”[2]21的困境提供借鉴。注释:

① 汇丰银行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先后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现在是浦发银行。

② 此马赛克壁画也有报道称之为“世纪壁画”。

参考文献:

[1] 韩颖, 王海英, 戴军. 南京明故宫地区的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更新[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03): 52.

[2] 陆地. 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研究[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01): 16.

[3]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金衡山,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 8.[4] 简·雅各布斯. 森林的老树更茂盛——谈城市的老建筑[J]. 重庆建筑, 2007, 10(48): 57.

[5] 费尔顿. 在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中[J]. 世界建筑, 1986(03): 8-10.[6] 周卫.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7.[7] 王红军.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对四个主题性时间及其背景的分析[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71.

[8] 张艳华. 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9] 俞坚. 旧建筑的再生与转化[J]. 建筑与文化, 2013(02): 16.

[10] 蒋永福, 吴可, 岳长龄. 东西方哲学

大辞典[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397.

2013年第3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109

[11] 费尔顿. 在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

观念中[J]. 世界建筑, 1986(03): 8-10.[12] 卢峰, 陈力然. 基于资源整合的重庆

“十八梯”

片区旧城更新策略初探[J]. 室内设计, 2012, 27(03): 3-9.图片来源:图1-3:作者拍摄

图4:风

清云淡. 过客印像-上海的2003- 2004[EB/OL]. (2008-10-09)[2013-06-06]. http://feng7210.blog.sohu.com/101555953.html.

收稿日期:

2013-04-05(责任编辑:袁李姝)


    相关文章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

    第10卷第6期 2008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10No. 6Nov.,2008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与近代建筑遗产保护 张复合 (清华大学建 ...

    旧工厂改造1

    一.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城市记忆与复兴 在城市中心城区一片近乎被人们遗忘的土地上,在一处曾经承载着钢铁强国梦想的废弃多年的旧厂房里,有一段几乎必然因房地产开发而彻底消失的城市记忆,因为一种新功能的注入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城市的历史. ...

    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策研究_陈鹏

    | 16 城市更新 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 The Conservation and Reuse Strategies for the Industry Heritages in Shanghai 陈 鹏 胡莉莉 文章编号1673 ...

    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近代建筑新旧体系背景原因和历史地位: 背景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社会状态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建筑--近代建筑时期.当中国近代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是,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期.沿海通商口岸城市 ...

    2016年全国高考大纲文综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 ...

    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脉络_问题及展望

    第14卷第1期2014年2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4,No. 1Feb. 2014 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脉络 ...

    建筑之美与力学之美

    建筑之美与力学之美 - -----------浅谈古典时期建筑师对建筑功能.结构.美学的思考 建筑空间,都是人们凭着一定的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但一经围隔后,这种空间就改变了性质-由原来的自然空间而变为人造空间,人们围隔空间主要服 ...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 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 ...

    中国工业博物馆改造设计理念

    中国工业博物馆改造设计理念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信息社会(现代社会).原始社会相比,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它的地位却跟其它时代同样重要.对中国历史来说,近代短短的大工业化时代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为了不让这一在&qu ...